正文 第19章 激勵機製不健全,人人都會軟磨硬泡(1)(1 / 3)

激勵要靠獎賞,讓那些平時軟磨硬泡的人,徹底達到你爭我奪的程度,讓那些在公司好似作客的員工,徹底像主人一樣行動起來,給公司帶來效益。

要辦好公司,離開激勵,大家都會打不起精神來,來早來晚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但是手裏的鈔票點多點少卻不一樣,這樣就會出現許多難堪的場麵。假如能夠引進激勵機製,你就會發現,平時沒多大精神的人,一下子挺直了腰杆,精神煥發,你讓他休息,他卻不願意,還要爭分奪秒早一點拿下自己的任務,再接著多做幾件和薪水掛鉤的事,然後踏踏實實回家去。

激勵要靠獎賞,讓那些平時軟磨硬泡的人,徹底達到你爭我奪的程度,讓那些在公司好似作客的員工;徹底像主人一樣行動起來,給公司帶來效益。

充分發揮激將法的作用

“激將法”就是激勵人誌。激勵,從管理角度看就是要賦予職工以完成工作效益目標所需的動機或動力。作為私營公司決策人,無不希望自己的員工為實現私營公司的生產經營目標而不懈地工作,而職工也無不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生理的需要,即吃、穿、住的滿足;安全的需要,即勞動保護、社會保險和退休金製度的待遇滿足;社交的需要,即希望從集體中得到和睦、友誼;被尊重的需要,即自主、自尊、自豪、地位、榮譽及自身信心;自我實現的需要,即希望自己的才能和潛力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希望自己的工作稱職,在事業上有成就。對此,私營公司決策人應當正確、充分地運用激勵機製和老板藝術,並以自己的良好語言修養和自律行為影響和引導這個激勵過程,給職工創造一種良好的工作環境和能施展才能的有利條件,使被激勵人在致力於實現整體工作目標中能達到個人期望的目的。

激勵有它特定的運行規律。要達到受“激”而“勵”的功效,首先應掌握和認識激勵的分類,以針對性的統籌運用。在此,我們根據私營公司在生產實踐中的探索,概括地歸納為下列主要類別:

(1)精神激勵

精神激勵是一種深入細致、複雜多變、應用廣泛、影響極大的工作,它是老板用政治教育、倡導私營公司精神,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型職工隊伍的有效方式。比如在私營公司各級組織中開展有老板的競賽評比活動,能有效地統一集體與個人的目標,以激發人的團結協作的整體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益。它能增高人的智力效應,啟迪豐富想像力,發揮創造性,它還能促使人的感覺、知覺敏銳準確,注意力集中,提高操作能力。開展競賽,還能提高產品生產的數量與質量。團體間的競賽評比,能緩和人際矛盾,增強集體榮譽感,積極為集體作貢獻。私營公司的精神激勵任務,就是決策人善於發揮先進職工的進取奮發精神的作用,在給予他們鼓勵的同時,幫助他們從各方麵消除消極影響,以使大家的積極性得到最大的發揮。

(2)情感激勵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所表現出的一種感覺的態度。它能反映人對事物作用後的好惡傾向。如私營公司老板對職工的關心和信任,把集體的溫暖送到他們身邊,可以激發他們對私營公司的熱忱和本職工作的責任,強化他們的私營公司主人翁感。情感激勵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從幫助解決生活與工作上的實際困難,促進他們積極上進,從兼做社會義務的服務到政治上的進步,從另一個角度給予激勵,促進工作效益。總之,私營公司的決策人要想達到激勵決策的作用效果,應把情感的激勵貫穿於激勵的全過程,把對職工的情感直接與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有機地相聯係,並力求他們的個人願望現實化,使之情緒始終保持穩定、愉快、興奮的狀態中,以促進工作效益的高水準。

(3)物質激勵

追求生活的需要,是人生存的本能。

它在客觀上是體現在物質需求的基礎上。在需求合理、情況可能的前提下,私營公司從具體實際出發針對不同性質的需要特點,引導他們對目標需求所肩負的責任及工作效果的客觀認識,不要超越客觀現實,把需要放在現實的基點上。物質激勵在政策上要注重向一線、科技和有突出成績的人員傾斜,以適當的物質的手段來刺激工作人員,以喚起人們對欲望目標的向往和追求,並激發人的上進心,促進人們對自身社會價值的認識。與此同時,物質激勵的作用要放在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的培養重點上,立足點則要放在激發人的主觀能動的持久性上,才會有更好的功效。因此,從這個意義出發,要把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有機地結合到一起。

(4)民主激勵

在私營公司中,每個員工都充當一定的工作角色,但都是處在公平、協調、尊重、平等的人際關係中共事,老板也應是在支持、引導、啟發人的工作自覺性中施行監督控製。民主私營公司老板是私營公司的本質,因此,私營公司應在集中管理的體製原則下體現最大限度的民主,維護和尊重工人主人翁的地位。在私營公司中,即使是有不符合整體利益的行為,也應當以紀律和製度來減少和消除其實現利益的可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