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捕捉機遇不及時,總是落後別人一大截(2)(1 / 2)

以進攻性為主的經營戰略,可以叫做攻勢經營戰略。攻勢經營戰略的特點就在“攻”字上。攻是勢的核心,勢是攻的基礎。有勢無攻,勢將無從發揮;有攻無勢,攻將難達目的。攻勢合一,方能大展其威。開展多角度、廣泛圍、全方位的攻勢經營,是在有計劃商品經濟條件下,私營公司應采取的一種重要經營戰略。因為公司處在商品激烈競爭環境包圍之中,不進則退,不攻則敗,不興則衰,隻有主動進攻,才能取得成功和勝利。

正確運用攻勢經營戰略,說到底就在於正確處理攻與守的矛盾關係。攻勢經營戰略的內在矛盾構成因素就是攻與守。攻勢總是與守勢相聯係在一起的。沒有守勢,攻勢也就不能存在。因為公司要發展,離不開基礎。基礎的強弱直接決定著攻的勢頭大小、力量強弱,直接決定著攻的勝負結果。而基礎的存在離不開“守勢”。守不住就攻不成,守不好也會影響攻的勝負。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守勢是攻勢的前提和條件,沒有守勢也就無所謂攻勢。同樣,守勢也離不開攻勢。守勢固然重要,但隻守不攻,再堅固的基礎也守不住。這是因為,商品經濟的發展處在日新月異的狀態中,今天的名牌,到明天就可能轉化為舊牌子;今天的創新,到明天就可能轉為守舊。如果公司不采取主動攻勢,不斷出擊,不斷創新,就必然要被滾滾湧動的商品大潮所淹沒。從這個意義上講,攻勢是絕對的,守勢是相對的,攻勢是守勢存在的前提和條件。

攻勢與守勢不僅是相互聯係、互為條件、相互製約的,而且也是相互滲透、互相轉化的。在商品經營世界裏,攻中有守,守中有攻。公司的“守勢”並不是被動的、靜止的,而是主動的守勢,是滲透著攻勢的守勢,是守中有攻,守中求攻,守攻相合,守攻同一。同樣,公司的“攻勢”也是攻中有守。公司的攻勢雖然是絕對的,但是,它的絕對性來自守勢的相對性,是與守勢相結合而存在的。沒有守勢的相對性,也就不存在攻勢的絕對性,單純的攻勢是沒有的,因為公司的發展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求攻必須求守,隻有攻中有守,攻中求守,攻守同盟,合二為一,才能真正發揮攻勢的巨大威力。公司從創業開始,以攻勢為主。當創業已成,攻勢就轉化為守勢。公司的擴大再生產是公司生存和發展的源泉,而要擴大再生產,就必須謀求攻勢,謀求出擊,這樣,守勢又轉化為攻勢。公司的守勢與攻勢的相互轉化、不斷更替,推動著公司一步步向前發展。創新是針對未來的需要。這種需要可能業已存在,但所采取的解決方法未能令人滿意,例如過去的交通運輸工具,在速度、舒適及安全等方麵,不能適應將來這些方麵的需要。另外,也有許多需要是過去所沒有的,例如防治汙染、節省能源消耗等等。所以可以說,將來眾多組織的存在價值,就在於能對這些未來需要有所貢獻。

創新並非指一種新學說、新知識或新發明,而是指一係列的實際行動對於其相關的外部環境(如市場)產生某種影響作用。過去曾有許多偉大的發現或發明,在世界上出現並存在了一段漫長的時間,但因缺乏資源及行動的支持,對於現實世界並未產生任何改變作用,它們都不算創新。

這種創新屬於社會或心理程序,而非技術程序。一種新的事物或行為能否被人們接受,並非純粹取決於技術因素甚至經濟因素。由於人們接受新的事物,需要改變其觀念、知識和行為模式,因此新事物每每遭受抗拒,這是屬於社會及心理作用的範圍,因此要獲得成功的創新,往往要針對這方麵因素著手。

隨著科技的進步,市場的迅速擴大,近年來的創新所需要的往往是各方麵知識和技術的結合,必須使用昂貴的設備,尤其是創新的推廣費用數額龐大。諸如此類的條件,幾乎都不是單個的“創業家”、“發明家”所能具備和擁有的。於是這方麵的創新活動,很自然地落在組織身上;這樣的組織擁有各方麵的人才、設備和資金,其創新能力遠非個別“創業家”、“發明家”所能比擬。這是一個飛速變化的時代,“這裏將隻有兩種管理人員——應時而動的和已經死亡的”。現在的廠家是在一個工廠越來越多,產品越來越多的,而消費規模卻基本固定的世界裏,不拿出新的東西來,是難以長期吸引消費者的。

就公司的發展來說,常規管理就像在走路,創新管理則是在跳躍。拿人來說,走得快慢的區別,是在平麵行進10米還是20米的區別。但老是走是不夠的,因為你老是在平麵。可是如果在走的時候再加一個動作——跳,那麼你就從平麵躍升了。從10米走到20米,就是我們在管理中所用的改良,從一層躍升到二層,就是我們在管理中所用的創新。躍升的基礎在平麵,躍升的動力在於不滿於老是在平麵。人不能老在平麵,公司不能老不躍進。不然,就隻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