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心理承受不堅強,遇到難事就犯愁(2)(1 / 3)

到目前為止,大概全世界沒有一個人敢說,他說服別人從來沒有失敗過。至於在極重要的場合說服失敗,受到重大挫折者,更是大有人在。但無論如何,也不可說:

“我根本沒有說服別人的能力,我沒有自信。”

應該忘掉失敗,並自我鼓勵:“我一定能說服對方。”

如此讓自己時常保持正麵的經驗印象,有助於信念的提升,更可能因此掌握說服別人的訣竅,將說服的技巧推上更高層次。

越是壓力,越能激發幹勁

私營公司老板不患元才,但有時目前在位的人或許不如想像的出色。這時,老板就應多給部下一些機會,讓他們曆經磨煉才能成才,常言道棍棒下出孝子,同樣,壓力下也出人才。

一家外貿公司目前正受到美國開放市場的壓力,急需大批談判人才上陣,無奈朝中無大將,僅有幾個公關部人員都已出差,這種情況下,陳老板大膽起用推銷及秘書部的人員把他們推向談判桌。這樣一回生,兩回熟,不久,這班人馬就如魚得水,應付自如,有些甚至超過公關部成員,美國人自愧不如,公司的利益因而得以保全。

可見,做老板一定要有創見,有膽有識,不要拘泥於條條框框,推銷售科的人一樣也可以擔當談判大任,秘書部的人也未必隻會倒茶打字。人的潛力是巨大的,驚人的,隻要你敢於去挖掘,那麼其效力也會大得驚人。

科學家驗證一般人的一生隻能用掉10%的腦細胞,但一般人都可至少開發到20%,隻是人們不能使用,沒有壓力,自然不會投放更多精力。

因此,作為老板,如何動用你掌握的權力,對你的下屬適當施加壓力,使其充分發揮潛能,塑造出色的人才,是成功必修的科目。

(1)創造機會,磨煉人才

公司中的下屬一般各司其職,但有時未必是各盡其用,若小王是塊做部門老板的料,而你隻任他為秘書,勢必會影響他積極性和能力的發揮。因此,老板要多創造一些機會,讓下屬都可以有機會一試,從中擇優,這樣才會達到人才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2)施加壓力,逼出人才

有些下屬精力充沛,沒有壓力,就會滿足現狀,不想進取,成績平平,時間一長,必會惰性大發,懶散成性,影響整個公司的效率和幹勁。對這樣的部下,一定要施加壓力,用掉他的過剩精力,一來可以提高公司效率,二來可以滿足部下個人的成就感,一石二鳥。因此切記:逼出人才。

(3)注意適度施壓

人不是機器,再能幹的人也有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承受力,若一味施壓,不求適度,那麼既不能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又要落“暴君”的惡名,不但搞臭了自己的名聲,又壓垮了一員大將,得不償失呀!

俗話說,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因此,要做一名成功的老板,一定要記住適度施壓,這是培養人才,建立大業的一大法寶。

壓力就是動力

英國心理學家戴維·本塔納曾給壓力下了一個簡潔的定義,壓力是對精神和肉體承受力的一種要求。

如果人的精神和肉體能接受壓力的挑戰,那麼壓力就是受人歡迎,有益無害的。

有記者曾經采訪過一位在壽險行業業績不錯的推銷員。

記者問他,幹壽險推銷這一行壓力肯定不小吧,他坦言,從他跑第一家生意那一刻就和壓力結下不解之緣。

最初,他定下了每天拜訪20位客戶的計劃,一個月下來,業績是上去了,身體卻累壞了。顯然那一個月對自己的要求超越了自身精神和肉體的承受力,他差點被壓力摧垮。好在這位推銷員及時調整了計劃,定下每天拜訪10個客戶的新計劃。

此後,適當的工作壓力不但沒有損害他的身心,反而成了推銷員成功的潤滑劑。

“物極必反”,壓力過度(即當要求超過承受力時)則會極大地危害身心健康。

作為公司的管理人員,每天都要麵對各種壓力,因此,應該學會適當地調整壓力指標,變“壓力”為“動力”。

挫折與困難是不可避免的,對待它們的正確態度是鍥而不舍的精神,老板當然不喜歡一遇挫折和困難便掉頭就跑的員工。

(1)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這裏有一個實例,可以證明老板對鍥而不舍的員工的欣賞,他把它稱為“令人熱淚盈眶的一件事”。

鬆下幸之助回憶道:

“那是我們的電池終於能夠售給N汽車公司的事,這件事前後花了五年的時間才成功。

當我獲悉擔任那項業務的是一位鍥而不舍的年輕人時,不禁熱淚盈眶:整整五年的時間他曆盡千辛萬苦,不斷熱心走訪那家客戶,一再拜托對方‘請采用國際牌電池’。我想,有人一定認為是他分內的事,但以他的年紀,竟然有這種耐心,真叫人佩服。一般人吃一次閉門羹就放棄了。今天的N公司除了電池以外,還采用了本公司其他各種產品。這都是本公司員工鍥而不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