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理財套路不恰當,飽了上頓餓下頓(1)(1 / 3)

理財是個大問題,因為沒錢能幹什麼?這一方麵需要會掙錢,也要會存錢,更要會盤錢——把死錢變成活錢,把別人的錢變成自己的錢。

很多私營公司的老板手中有了一點錢,就沉不住氣了,以為自己翅膀硬起來了,開始把錢不當回事。等到了手頭緊,揭不開鍋的時候,才悔之晚矣。

理財是個大問題,因為沒錢能幹什麼?這一方麵需要會掙錢,也要會存錢,更要會盤錢——把死錢變成活錢,把別人的錢變成自己的錢。

因此,一個私營公司的老板要真正念好融資、投資這門經。

必須懂得理財的要領

“當家不理財,等於瞎胡來;理財不當家,等於撒錢花。”這句話是頗具深意的。如果反過來講,應該是:“當家需要理財,理財需要當家。”作為老板,公司或商業中的每攤子事,都要掛在心上,比如籌集資金、購買原材料、安排生產、推銷產品等,老板無不一手操辦。所以,老板在公司中當家作主,一錘定音,沒有理由不會理財。如果老板理財有方,以錢生錢,那麼當然財源茂盛,瀟灑自如了。反之,如果缺乏理財能力,不僅可能把本賠進去,而且可能債台高築,度日如年。常言道:“有錢,老板好當;無錢,心裏發慌。”當好老板,必須先學會理財。

理財之道有三,即聚財之道、生財之道和用財之道。聚財之道主要是指對策資方式進行定性評價,對籌資決策進行定量分析,以便用最經濟的手段取得所需的資金。用財之道是老板掌握充分的財務信息,具備一定的財務分析能力,製定合理的資金預算;運用現金流量原理,進行合理的投資分析;樹立查賬觀念,運用資金責任製度,有效控製資金運動。生財之道表現為選擇適當的財路,一方麵要千方百計增加收入,一方麵要竭盡所能壓縮成本、減輕負擔,進而通過盈虧衡量、成本收益比較,確定公司的利潤。

此三道彼此密切聯係。缺一不可。聚財之道用於籌集資金,用財之道體現資金的分割與控製,生財之道表現資金的周轉和利潤的實現。三道聯係起來,正好反映了公司資金的運動軌跡,提示了公司創造財富的秘密:資金不停地周轉運動,促使老板賺取到最大化的利潤。

理財之道,不能孤立地隻掌握聚財之道、用財之道、生財之道中的一道或二道,而要將三道都掌握並加以融會貫通,才能財源廣進、日進鬥金。

理財之道是互相聯係,互相約束、密不可分的。聚財之道是基礎和前提。掌握聚財之道就是要確定籌集資金的數額,利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決策,尋找多樣化的籌資方式,利用各種籌資渠道,最終進行合理籌資組合,力求籌集一定資金所付出的代價最小。

用財之道是聚財之道的合理延伸,又是生財所必須處理好的重要環節。掌握用財之道就是要將公司的財務信息進行合理分析。利用現金流量原理進行合理的決策,然後將決策結果用預算的方式反映出來,合理計劃資金的來源與運用。在資金實際周轉過程中,利用責任控製製度,保證資金有效和高效地運行,同時,運用各種方法,填補在資金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其要旨是如何使資金優化配置。

生財之道是用財之道的發展和實際操作,是賺取最大利潤的直接反映。掌握生財之道就是要有正確的盈虧原理作指導,運用各種合理手段增加自己的收入,同時盡其所能地降低成本,減輕公司承受的各種負擔,並選擇適合經營特點的發財之路,抓住每一個發財機會,這樣就會財運亨通,獲得盡可能多的利潤。

貫穿理財之道的最基本的宗旨是效益,即讓成本變得最小,將收入變得最大。如果背離了這一宗旨,就表現為理財無方,四處碰壁了。

理財之道必須統籌兼顧,缺了哪一道,就像三角形缺了一條邊,鼎缺了一條腿一樣,破壞了完整,也就使理財之道不穩定,就賺不到你所期望的利潤。

設想一下,如果你不懂聚財之道,那麼你就像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似的,沒法組織有效的生產經營。巧婦尚且難為無米之炊,籌集不到所需的資金,就買不來原材料、零件、商品等,那麼再好的管理與經營都是空談,沒有實際價值,沒有任何意義。所以,掌握聚財之道是根本和前提,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你不懂用財之道,那又會怎樣呢?你籌集到了資金,口袋裏有錢了,但是錢用的不是地方,該用錢的地方錢沒花,不該用錢的地方胡亂花,使錢像流水一樣又從兜裏流走,使錢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因此,合理用財是你管理藝術的最佳表現,是聚財之道的延伸,可以使資金優化配置,為生財之道提供良好的環境。

假如你不懂生財之道,就好比武林高手瞎了眼睛,無法將自己已臻化境、出神入化的功夫表現出來。缺乏生財之道,就不能利用資金去以錢生錢,隻能經營很窄的麵,打不開市場,至多維持一下局麵。這類似於棋類比賽中和棋一樣,不懂生財,至多隻能取得和棋。而市場競爭是殘酷的,不打開財路,力爭上遊,最終也會被市場所淘汰。所以,應該掌握生財之道,以錢生錢,賺取最大利潤,使聚財之道和用財之道體現在最大化的利潤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