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品牌質量不過硬,今天有人買明天無人瞧(1)(1 / 3)

公司要靠品牌向社會說話,因此品牌的質量尤為關鍵。如果你的產品質量不過關,肯定會今天有人買明天無人瞧。因為誰也不願意受騙上當,買個不能用的東西擺在家裏。

要提高品牌質量,就必須在每一個生產環節上下功夫,不能馬虎,更不能抱僥幸心理。

沒有品牌,就開不出門麵

占市場要靠品牌。名牌產品具有獨特的市場優勢,消費者購買此產品往往是慕名而買。名牌產品在市場上能起到良好的名牌“效應”。名牌產品的聲譽是公司的無形資產,這種無形資產所創造的經濟效益往往使有形資產相形見絀。因此,公司應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創名牌,保名牌,使消費者產生對產品的信賴,這是公司的經營重心之所在。

任何名牌都不是天生的,不是產品一上市就享有好的聲譽。每一個名牌產品的誕生,無一不是公司多年苦心經營的豐碩成果,無一不是公司刻意創新的結晶。諸如市場上曾有的三大名牌自行車、八大名酒、十八種名牌香煙、桑塔納汽車、奔馳牌豪華轎車等等,均屬此例。

縱觀名牌產品的成長過程,名牌產品之所以聲名大振、獨霸市場,無不是對產品精益求精、刻意進取而博得廣大消費者和用戶的偏愛和青睞的必然結果。這種結果雖然使任何競爭者都垂涎欲滴,但都望塵莫及、深表折服。因為名牌的形成是以公司為創名牌付出的辛勤汗水,努力開發,好中求好,甚至以幾代人的努力為代價、為前提的。雖然有些產品一鳴驚人,大出意料,似乎偶然,然而,卻是刻意創新的必然“正果”。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名牌不是常青樹,可以四季常青,隨著整個社會的不斷進步,以質量求生存的競爭浪潮的出現,名牌成為雜牌的可能和機率已大大提高。名牌的名已經不僅僅取決於維持產品已有的質量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公司能否銳意進取,不斷創新,使質量更上一層樓。很多名牌產品的相繼落後,淪為雜牌,甚至倒牌就是證據。

如某市卷煙廠生產的“大光牌”香煙就曾在70年代至80年代初,因其鬆緊適度,香味醇厚,燃燒完全,色澤純正而得到廣大消費者的信任,成為一些家庭接待客人的必備佳品。但是,“大光煙”成名之後,公司忙於批量生產,迷信於“名牌效應”,結果,產品質量下降,消費者再也不吸“大光”,“大光”已成為低檔貨的代名詞,產品積壓逾萬箱。名牌煙終於淪為雜牌,甚至在地攤上舍本處理也無人問津。名牌向雜牌的淪落,給公司帶來了嚴重的雜牌效應。公司雖然利用各種手段努力改進質量,甚至搞了“品嚐”推銷,利用新聞媒介大力宣傳,企圖挽回公司產品聲譽,但都無濟於事,“大光牌”終於倒了。公司不得不改換門庭,相繼推出其他幾種優質產品,但由於“大光”的倒牌帶來了嚴重的負效應,損壞了公司聲譽,致使優質產品也成為雜牌,公司“門前冷落車馬稀”,至今門可羅雀。與此相反,張家口卷煙廠原本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廠,隻生產“官廳”、“大境門”等丙級煙,效益平平,自從80年代中期後,公司勵精圖治,銳意進取,進口了美國先進卷煙設備,並一反過去隻生產烤煙型香煙的曆史,開始生產混合型香煙,先後推出“北戴河”、“迎賓”等新型品種,又研製了“發彩”等優質香煙,從而使一個小廠終於躍居“國家二級公司”,公司的產品供不應求,成了“二名牌”,深受顧客喜愛。

通過以上例證的正反比較,我們可以看出,公司要求得發展,就必須從產品質量上下功夫,不斷用產品質量的提高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樣產品才能由雜牌成為名牌,相反,如果隻抱著“名牌”而沾沾自喜,忘記了進取創新是公司的生命,那結果隻能是由“名牌”變為“雜牌”。事實說明,創名牌難,保名牌更難。

雜牌是名牌的襯托,沒有雜牌,就無所謂名牌。名牌如不革新發展也會淪為雜牌,雜牌不斷進取可以成為名牌,關鍵在於如何去開發新產品,使產品的質量不斷提高,創造出產品的特色,博得消費者的信賴。

好產品就是好酒,好酒不怕巷子深

公司的產品質量與服務質量是相互聯係、相互製約,又相互促進的。

首先,產品質量是服務質量的基礎和前提。“巧婦難做無米之炊”,沒有過硬的產品,再好的服務也是不會取信於人的。有些公司,在經營指導思想上存在問題,他們不從根本上解決產品質量不過硬的問題,而是片麵地把力量放在做廣告,搞宣傳,搞服務,巧設各種銷售名目上,似乎隻要有了花樣翻新的服務,就不愁“醜姑娘外嫁”。這種經營方式,雖然在短時間內也可能獲得一點效益,但它從根本上違背了社會主義公司的經營指導思想,違背了市場經營“以質量第一、顧客至上”的規律,最終必然會遭到失敗。公司要在激烈競爭中獲得生存和發展,隻有眼睛向內,在產品質量上下功夫,紮紮實實抓質量問題,才是長久之計。例如:近兩年,在市場疲軟、產品積壓問題嚴重之時,江蘇省如東針織服裝廠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內部產品質量上。他們認真研究工廠的每一道質量工序,以“質量是生命”的口號動員職工,紮紮實實抓了以下幾個方麵的工作:一是為選好料,他們寧肯多花4000至5000元一噸的原料成本,保證100%使用純澳毛;二是為織好每件毛衣,他們堅持在袖口腋下等機器不易發揮最佳作用的地方用手工加工,確保製作精細平整;三是為保質量,他們重新對全廠職工嚴格培訓,不合格的工人不許上崗,每道工序都配有一名技術人員,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解決問題;四是為把好關,他們對每一件出廠的羊毛衫,都實行高檔羊絨衫的幻光檢驗手段,不讓一件次品從手中漏過。功夫不負有心人,如東針織服裝廠生產的“璀翠”牌羊毛衫的高質量很快名聞遐邇,不但在江蘇省79家羊毛衫產品評比中榮獲第一名,而且獲國際羊毛局頒發的純羊毛標誌。出口日本、美國、俄羅斯和港澳地區。可見,質量問題的關鍵在產品。沒有過硬的產品質量,再好的服務質量,也不能為公司贏得穩固的市場和穩定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