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善於抓住機遇(1 / 3)

每一天都會有一個機遇,每一天都會有一個對某個人有用的機遇,每一天都會有一個前所未有的、絕不會再來的機會。

——比爾·蓋茨

成功的門是虛掩著的。正如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所說“最有希望的成功者並不是那些才幹出眾的人,而是那些善於利用每個機會去開拓的人。”

比爾·蓋茨常常給他的員工講這樣一則笑話:

從前,有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他篤信上帝無處不在,無所不能。因此,他每天都十分恭順地向上帝頂禮膜拜。

有一天,突降大雨,很多地方都被洪水淹沒,於是人們紛紛逃命。但是這位基督徒認為,我如此虔誠地信奉上帝,上帝一定會前來救我的。因此,他沒有和眾人一起逃生。

他站在屋頂上期待上帝的到來。當救難隊的救生艇來救他時,他拒絕了,他堅信上帝一定會來救他。

結果,他被淹死了。

他的靈魂來到了天堂,碰到上帝時,他問上帝:“我對你那麼虔誠,你為什麼不來救我?”

上帝回答說:“我派救生艇去救你,是你自己不願被救,才被淹死的,這能怪誰呢?”

弱者坐失良機,強者製造時機。沒有時機,這是弱者最好的托詞。微軟的創立與發展,與比爾·蓋茨善於營造和發現時機是分不開的。PC時代、互聯網時代、數字時代,在科學技術發展的任何一個階段,比爾·蓋茨都能幫助微軟發現它自身的價值,並結合科技發展各個階段的特點,去製定撼動人心而又切實可行的計劃。在微軟發展史上,時機擁有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上天賜予的;另外一種是自己創造的。時機始終與微軟同在,這是一種智慧與努力並存的結果。

1975年1月,一個風雪交加、寒氣逼人的日子。保羅·艾倫從華盛頓大學趕往比爾·蓋茨的宿舍,在路上,他被一份《大眾電子學》雜誌吸引,雜誌封麵上印有阿爾塔8080型計算機的圖片。

保羅·艾倫望著這個極其醒目的廣告詞十分激動,心狂跳不已。他立刻買下一份,趕緊前往哈佛。他一見到比爾·蓋茨就說:“這下子,BASIC的機會來了。”然後保羅·艾倫向比爾·蓋茨朗誦了莎士比亞的《凱撒大帝》中的一段台詞:“在人類的事務中有種潮流,洪水般的潮流奔向財富。如果一個人被這種潮流所拋棄,他的一生注定黯淡無光,淒慘悲涼。我們就是要在這樣的海洋中漂浮。我們必須跟隨潮流,順流而動,否則我們將失去人生的機遇。”

比爾·蓋茨也清醒地意識到,個人計算機必將創造一個世紀性的神話!一旦等到計算機像電視機一樣普及,那麼,對軟件的需要將會無窮無盡。而那時,對於對軟件設計十分有天賦的他們來說,前途將不可估量。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對我們來說,比這台計算機本身更令人激動的是,我們意識到計算機的奇跡就要出現了。”

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計算機昂貴而神秘,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隻為少數政府部門、學校、大企業所專有。計算機沒有普及,比爾·蓋茨他們研究的BASIC軟件的市場狹小,英雄無用武之地,蓋茨和艾倫隻能等待機會。

瞬息萬變,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在20世紀70年代初終於來臨了。1971年,“計算機解放”的偉大革命在美國轟轟烈烈地開始了。這一年,英特爾公司製造出人類曆史上第一個微處理器。這個芯片隻有指甲大小,但卻石破天驚地開創了計算機發展史的新紀元,這也改變了比爾·蓋茨的人生軌跡,把他從哈佛大學法學院拉到了計算機世界。

微處理器的發展使製造微型計算機變得簡單起來。人人擁有自己的計算機已變得可能。業餘計算機愛好者愛德華·羅伯茨,就是這個率先揭開革命序幕的人。他利用剛剛發明的微處理器,製造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台個人計算機。

《大眾電子學》雜誌上刊登的正是羅伯茨研製的阿爾塔8800.羅伯茨意識到,英特爾公司正在生產的8008微處理器速度太慢。於是,他組織公司技術人員組裝了新一代的微處理器,命名為8080.8080在1974年底組裝成功,不僅它的計算速度比英特爾公司的8008微處理器快十倍,而且性能優越,儲存信息量也多。羅伯茨研製出一種小型個人計算機。這種計算機的定價僅397美元。這個價格相當實惠,幾乎每個美國家庭都能消費得起。

蓋茨和艾倫都認為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一定要把它爭取到手,並決定立即采取行動。於是,他們給羅伯茨打電話,自稱他們是西雅圖交通數據公司的代表,說他們研讀了《大眾電子學》雜誌上那篇介紹阿爾塔家用計算機的文章,他們已經開發出了一種BASIC語言,隻需要做一點細微的改動,就可以用到阿爾塔8800上,他們谘詢羅伯茨對此是否有興趣。

羅伯茨聽到他們的聲音就知道是兩個乳臭未幹的毛孩子,對他們的話根本沒有在意。他告訴他們,已經至少有50人對他說過類似的話了,而他隻看誰最先向他提供成熟的語言,就跟誰合作。

麵對如此難得的機會,蓋茨和艾倫怎麼能讓它輕易溜走。於是,他們立刻給羅伯茨寫了一封信,說他們已經研製成一種可以在所有8080微處理器上使用的BASIC語言翻譯器,他們願意通過羅伯茨的公司出售拷有這個軟件的磁帶或磁盤,每套僅售0.5美元。

羅伯茨看見這封信,認為是非常專業人士的分析,就按照信封上的電話號碼給他們打了一個電話。但電話卻打到了湖濱中學,接電話的人感覺莫名其妙,根本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羅伯茨覺得被人戲弄了,心中十分不悅。

蓋茨和艾倫明白,關鍵的問題是要趕快拿出設計成果。他們必須抓緊時間,搶在和他們有一樣想法的人們的前麵。於是,他們終日埋頭苦幹,開始設計程序。一連八個星期,蓋茨和艾倫廢寢忘食地在機房裏麵工作,為阿爾塔8800計算機編寫程序。要為這種機器編程,首先應該有這樣一台機器,然而,這種機器,就連羅伯茨本人,也隻有一台用於全國巡展。

他們隻好采取迂回戰術,在十分熟悉的PDP—10型計算機上模擬阿爾塔的微處理器,當時,PDP—10型計算機在哈佛大學並不難找到。

由美國計算機革命風雲人物大衛·奧斯本寫的一本8080芯片詳細說明書,加上《大眾電子學》上的那篇文章,是他們唯一的參考資料。保羅·艾倫憑借多年累積的豐富技術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巧,用了兩個星期的時間,在PDP—10型計算機上做出阿爾塔處理器的模擬器,比爾·蓋茨則為該機的BASIC語言編製了設計要領。

比爾·蓋茨回憶說:“為阿爾塔編寫BASIC真是令人精疲力竭。當我思考的時候,我時常前後搖晃或踱步,因為,這樣有助於我把精力集中在一個想法上,排除幹擾。1975年冬天,我在宿舍裏做了大量的搖晃和踱步。我和保羅·艾倫睡得都很少,可謂夜以繼日。我常常睡在書桌旁或地板上。好些日子既不吃東西也不會見任何人。”

就這樣,兩個月後,BASIC語言的編寫已經基本完成。他們再次給羅伯茨打電話,說他們已經成功在阿爾塔上應用了BASIC語言,當然這並非事實。羅伯茨半信半疑地答應他們三個星期後進行操作演示。演示模擬非常成功,比爾·蓋茨的BASIC語言在機器上運行良好,羅伯茨驚歎不已。保羅·艾倫回憶說:“這家公司能夠研製出計算機,卻不能使它運轉起來。而我的驚訝則是這台機器竟能聽命於我的指令。”比爾·蓋茨驕傲地說:“這是我寫的最棒的程序。”羅伯茨也感慨良多:“我們的機器終於成了有用的機器,我興奮得幾乎暈過去。那真是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時刻。這兩個小夥子從來沒有見過阿爾塔,卻做出了如此出人意料的工作。”

比爾·蓋茨說:“成功的秘訣,就在於確認什麼對你是最重要的,然後采取相應的行動,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比爾·蓋茨找到了自己人生最準確的定位。他堅信個人計算機的普及勢必到來,他要讓每一張辦公桌上和每個家庭裏都有一台計算機。這種定位和信念是他所有成就的起點。年僅19歲的比爾·蓋茨預言:“我們意識到軟件時代到來了,並且,對於芯片的長期潛能我們有足夠的洞察力,這意味著什麼?我現在不去抓住機會反而去完成我的哈佛學業,軟件工業絕對不會原地踏步等著我。”

BASIC語言在阿爾塔計算機上的成功運行,給比爾·蓋茨帶來極大的鼓舞。同時,他的大學生活開始變得索然無味,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全新領域在向他招手。血管裏湧動著不安分的血液,比爾·蓋茨已經無法按捺創業的衝動,此時,哈佛大學平靜的校園生活已經無法吸引這個胸懷大誌的年輕人。他毅然決定退學。1975年7月,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終於將他們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他們在新墨西哥州的阿爾伯克基正式建立了微軟公司。當時,保羅22歲,而蓋茨隻有20歲。

很多崇拜比爾·蓋茨的大學生也都模仿比爾·蓋茨輟學。為此,比爾·蓋茨感慨道:“聽到年輕人說,因為我在哈佛大學沒畢業,所以他們也不想上大學,這讓我感到很憂慮。我珍惜我的大學時代,而且在許多方麵,我後悔離校。我之所以輟學,隻因為我當時有個理想——創立第一家微型計算機軟件公司,而那理想不能耽擱。”

比爾·蓋茨還說:“一聽到他們兒子的宣布,計劃從哈佛大學輟學,出去創辦一家公司,做起幾乎沒人聽過的‘微型計算機’生意時,我的父母不是那麼的興奮。但是他們一直非常支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