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創新——時代的主旋律(1 / 2)

當你的努力與時代同步時,你就會對社會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比爾·蓋茨

創新是一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靈魂。對企業而言,技術創新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體製創新可以使企業的日常運作更有秩序,便於管理,同時,可以擺脫一些舊體製的弊端。

微軟的主要目標就是自我改造。“我們必須確定,公司的產品是由我們自己來取代,而不是被別人取代。”“微軟是一家挑戰智力的公司,就好像試著從消防水管喝水一樣。”如果你追求創意產品,就必須鼓勵一種創意氣氛。“軟件是藝術與工程技巧的偉大結合。”“如果你曾經跟偉大的程序設計師談話,你會發覺,他們對於他的工具了如指掌,就像藝術家了解他的畫筆一樣。”

創新一直是比爾·蓋茨和微軟的主旋律。在IT業界,比爾·蓋茨可謂是很有爭議的人物。很多人都指責微軟的壟斷行為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甚至有人認為微軟的成就更多是建立在他人的研究成果之上。然而,無論怎樣,隻有比爾·蓋茨才配得上過去75年最偉大創新者這一稱號,除他以外,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在PC發展曆史上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記。

正如通用汽車公司總裁傑克·韋爾奇所說,在目前這個競爭激烈的新經濟時代,一個企業家最差勁的表現就是缺乏創新,不思進取。沒有知識和創新技術,對一個企業而言是非常危險的,甚至是致命的信號,西方企業界流行這樣一句話:“不創新,毋寧死。”

創新是一個新興的事物。比爾·蓋茨表示:“我們正在完成一些有史以來最傑出的工作。在過去幾年裏,我們的很多工作並不引人注目。媒體上連篇累牘都是有關訴訟案的消息。然後又是網絡公司在唱獨角戲。我們並沒有刻意要這麼做,但的確有一股產品浪潮即將來臨,它將展示的是,我們正站在一個新時代的前沿,這個時代與互聯網時代全然不同。”

比爾·蓋茨迅速舉出了汽車推廣之後的大量例子。

“例如,我們現在認為購物中心是理所當然的。現在中等規模的商店比30年前的要大四倍,人們開車購物可以多買一些。這種概念來自於汽車給人們帶來的空間自由。”

“現在,個人計算機也是如此,距離已不成問題,你可以住在茫茫荒野中。如果你與互聯網連接,不論是想找工作,還是僅僅想上網玩多人遊戲,都沒問題。我經常和全國各地的朋友玩橋牌。有些朋友已經習慣於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流。當我們見麵時,他們會感到一點也不習慣。他們習慣於輸入精煉的話語,不需考慮穿著。我覺得他們中有些人實際上喜歡通過互聯網交流,他們有點被慣壞了。”

“盡管汽車改變了很多事情——改變了人們的居住和購物地點,我認為計算機和互聯網的影響將會比它大得多。到世界各地尋求專業技能人員和通過互聯網查詢具有解決某個問題所需的合適的工程背景的人,都將有重大意義……將像製造業一樣走向世界市場。這的確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變化。”

“這些什麼時候才會發生呢?”比爾·蓋茨說,“比你想象的要快得多。從第一輛汽車出現,到75%的美國人有能力買車,並將車當做日常活動的一部分,幾乎經曆了一個世紀。”

技術在不斷進步的計算機行業,正麵臨各種接踵而來的新挑戰,比爾·蓋茨的工作是要確保微軟永遠比競爭對手領先一步。他必須要考慮到顧客的需求。1994年,微軟把教育作為計算機發展的領域來重點考慮,並為8歲至14歲的青少年開發出增進智力發展和培養實用計算機技能的軟件包,代替了那些具有暴力和侵略行為內容的軟件。

這項措施的突破在於把計算機用戶轉向一種新的產品——一種在當前充滿著不斷增長的暴利世界裏更易於為社會所接受的產品。無疑這又是比爾·蓋茨做出的一項英明的商業決策。當時軟件開發集中在操作係統和應用軟件方麵,比爾·蓋茨這一突破常規的做法讓微軟在市場上名利雙收。

最大的創新就是做前人沒有做的事情。一種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困難事,它需要聰明的人去完成它;另外一種是未知的,或者是在別人看來不重要的事情,通過你的工作,讓大家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在這兩種創新中,後一種顯得更為重要,要完成這種創新,不僅僅需要聰明才智,還需要毅力,要能承受一些壓力。蓋茨在創新的過程中,往往因為觀念太超前,很多時候就是在擔任這種角色。

比爾·蓋茨這種善於突破常規的思路,在創業之初表現得更為明顯。在微軟與IBM合作時,比爾·蓋茨這個PC產業的“先知”就意識到,如果將計算機操作係統和軟件同硬件分離,各種類型的廠商和產品也將隨之出現,比爾·蓋茨正是這些“先知”中的一個。當時,這毫無疑問是一個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想法,它意味著計算機技術的研發不再局限於少數工程師。比爾·蓋茨還表示:“這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想法,這不僅為硬件提供了發展機會,也給軟件領域帶來了創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