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時刻保持憂患意識(1 / 1)

“當我雇用我的朋友,並支付給他們薪水的時候,我開始感到害怕。後來目睹了用戶破產的經曆,本以為他們會支撐過去,所以我自然而然地采取了極端保守的方法,即使我們沒有一分錢入賬,我還是想把夠支付一年工資的錢存入銀行。我幾乎一直這麼做,我們現在賬麵上大約有100億美元,這足夠支付明年的薪水了。”

比爾·蓋茨也曾半開玩笑地說:“嗯,我們在銀行保持了數百億美元的資金,這似乎為錯誤留出了一些空間。我相信可以犯一個錯誤。如果犯兩個或者三個錯誤,可能就會把這些錢耗盡。思考即將到來的變化是好的管理的一部分。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能夠成功這麼久的原因。”

1986年,微軟的股票開始上市,員工因股價而身價倍增,公司平添了許多百萬富翁。公司的停車場擺滿了保時捷、奔馳,甚至法拉利等高級轎車。自股票上市以來,一些人的房間裏甚至貼上了標示股價漲跌的圖表,就差在耳朵裏塞上耳機收聽股市快訊或討論股經。目睹這一切,比爾·蓋茨對他的雇員越來越擔心。他對高層管理人員說:“這讓人擔憂,你看看那些人戴的是什麼?”“不要為紙麵上的價值所迷惑,這是非常愚蠢的!公司的股票是高麵值的,但高麵值也常常是短暫和變化無常的。”比爾·蓋茨在告誡微軟員工的同時,對行業對手也時刻保持著警惕。

身為微軟公司的中樞核心,比爾·蓋茨是公認的“競爭妄想症”患者,多年來,他一直想勝過其他對手。比爾·蓋茨曾經表示:“每一名微軟員工都應當為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他的接班人也讚同這一觀點,並希望將之保持下去。微軟首席軟件設計師雷·奧齊表示:“比爾·蓋茨和史蒂夫·鮑爾默創造了一種危機文化,總會有人給公司潑冷水。盡管很多威脅都隻存在於虛構之中,但在任何時刻,微軟都麵臨著兩到三家強大的競爭對手。”

比爾·蓋茨曾以悲觀的視角來看待微軟,即使是在微軟最鼎盛的時期,他也一再強調微軟離破產隻有18個月的時間,想要繼續風光無限地發展下去,就不能墨守成規。“每一天我都在問自己,微軟是不是做錯了什麼。”比爾·蓋茨坦言,“對於所發生的每一件事,你都要思考,它是否是致命的一擊。”比爾·蓋茨一直以積極進取的態度,應對市場的風雲變化,無論任何場合,任何時候,隻要是軟件能發揮效益的地方,他都會思考如何讓微軟占領這些領域的市場。創業是無止境的。因此,微軟為手表開發軟件,為電話開發軟件,電視機、汽車上也有微軟的產品。

20世紀90年代初,微軟公司憑借自己可以大幅提高生產力的Office套裝軟件,擊敗了蓮花1-2-3和WordPerfect,隨後它又利用SQL數據庫軟件向甲骨文公司和IBM公司發起進攻,它希望用Windows 2000操作係統取代太陽公司基於Unix的企業和網絡服務器產品,以及利用一再改裝的MSN在線服務超越雅虎和華內在線。

同時,比爾·蓋茨也正在思考如何讓微軟取得更大的突破。像語音識別技術的普及,計算機與電話功能的整合。比爾·蓋茨深刻地認識到這些領域的重要性,並為這些領域的研究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我們每年投入的研發資金高達60億美元,因為我們在做著更多的創新工作。正因為進行了高投入,我們就可以研發出那些有益於我們市場增長的新東西來。”

其中一些研究在其他人看來還相當遙遠,微軟卻已經研究得不亦樂乎。他們的任務就是讓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設備都可以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比爾·蓋茨已經準備好向全球的家庭客廳發起攻勢。

心得:

·憂患意識能夠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憂患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