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加速、變速是信息時代的顯著特征。這種特征隻有那些敢於奮起直追的人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把握。
計算機的品質越來越高,但它的價格並沒有隨之上漲,這就是著名的穆爾定律。在穆爾畫的這條線上,他標上了更新的變化,那就是每隔18個月計算機芯片的密度就會增加一倍,或價錢降低三分之一。
羅伯茨的天狼星,那部機器隻有4KB的內存,它讓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吃盡了苦頭。在比爾·蓋茨創業時,還沒有新一代的微處理器,8086似乎是第一個新模擬程序合理的候選者。然而在1978年秋天,它連手冊還沒有寫出來。微軟的員工隻好根據英特爾的工程師們寫的說明書來搞他們的版本。而此時英特爾的工程師們正在設計這個芯片,軟件走在了硬件前頭。
這樣做似乎沒有必要。但是那一個階段,微軟公司內部有一種狂熱的工作氣氛,這種氣氛推動著所有的員工拚命工作。在這後麵有一個叫做比爾·蓋茨的魔鬼,他不斷地催促說:“快點!快點!”微軟公司實際上在挑戰冒險。過去搞項目總是等機器出來後,各路英雄一道衝殺上去,誰做得好做得快,誰就會成功。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很難說誰就一定得第一。微軟這次的方法是搶跑。新的計算機做不出來,微軟就白幹一場。但是,新型計算機做出來,微軟便所向披靡。微軟公司的這個決策得到了回報,它又一次掙到了錢。微軟迎來一次戰略性轉移。為了永遠記住在阿爾伯克基的日日夜夜,微軟的各位英豪決定在11月7日這一天照一張集體合影。
就在這個月,微軟完成了全年100萬美元的銷售額。精確地說,是135萬多美元。他們帶著這個成績,向著大西北綠草如茵的地方進發了。
在途中,比爾·蓋茨訪問了矽穀的計算機製造商。在一條路上,他得到了警察開具的三張超速行駛的罰單,其中兩張是同一天被同一個警察處罰的。他在往返途中都開得太快了。
他用的是微軟的速度。可惜的是,警察並不理解這種速度的含義和這位司機的真實思想,而僅僅認可罰單的權威性。在節奏快得讓人吐血的現代社會中,隻有跟得上節奏,立誌於走在時間前麵的人,才能取得成功。比爾·蓋茨的成功創業就證實了這一點。
比爾·蓋茨認為:“這個時代的發展確實令我們所有的人感到驚訝,每隔3~5年就會給每個公司的生存帶來危機,但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沒有公司能故步自封。我們要不停地努力,加快速度,確保今天我們不會被時代拋棄。被拋棄則意味著死亡。”沒有人能夠永遠保持絕對的優勢。
今天的微軟令所有試圖挑戰其霸主地位的人感到恐懼。這種恐懼不僅來自微軟強大的實力,更來自令人可怕的發展速度。這種速度不僅把對手遠遠拋在了身後,更為微軟帝國,為比爾·蓋茨贏得了驚人的財富。
人們樂意把微軟公司比做當今商場上的“無敵艦隊”,無論從微軟永爭第一的技術創新,還是遍布全球的瘋狂行銷;無論是比爾·蓋茨倡導的不要錢、不要命、不要臉的工作態度,還是霸道競爭謀求壟斷的“霸王擴張”,比爾·蓋茨都在向人們證實自己的實力和野心,也印證著微軟驚人的發展速度。
“這個世界將是比爾·蓋茨的,隻要還有任何東西不在他控製之下,他將不遺餘力。”比爾·蓋茨確實是這樣一個人,但這隻是看到了問題的表麵,他並不是瘋子,他更知道享受,他之所以如此玩命地和別人爭速度,唯一的目的就是生存,是不讓微軟被競爭對手打敗。在這個以速度爭勝負、定生死的知識經濟時代,欲生存則加速,停滯則意味著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