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永遠向新目標轉移(1 / 2)

比爾·蓋茨指出,在計算機軟件激烈的競爭市場中,如果你一打盹兒,那麼成功的機會就轉瞬即逝。比爾·蓋茨的座右銘:永遠向新目標轉移。

進入20世紀90年代,微軟在計算機行業所向披靡,也壓得其他眾多軟件公司喘不過氣來。但快速升級戰略本身也加速了整個行業的折舊,使之越來越接近所謂“增長的極限”了。為此,比爾·蓋茨發現開拓整個行業就必須開拓新的生存空間,這就是網絡。如果說,計算機還隻是一個個孤立的神奇玩具,那麼,把全球的計算機連為一體的網絡,則打開了一個全新的美麗世界,很快使整個行業,甚至整個世界的重心都發生了偏移。讓比爾·蓋茨感到懊惱的是,最早來到網絡新邊疆拓荒的並不是微軟,而是網景。

1994年10月,網景公司的Navigator瀏覽器正式推出,很快風靡一時,在瀏覽器市場上一舉占據了85%的份額,並掀起了萬維網急速增長的狂潮。作為一顆網絡時代耀眼的明星,1995年8月,網景公司在紐約上市,原定為14美元的發行價,由於投資者的狂熱追捧,開盤時達到了令人目瞪口呆的71美元的天價,使這家成立才16個月、投資1700萬美元的公司身價立即膨脹到20億美元,一躍而進入藍籌股的行列。

網景公司響亮的開盤聲在比爾·蓋茨聽來卻宛如自己的喪鍾:市場風向已經轉移,而微軟卻有被潮流拋棄的危險。原本對網絡愛理不理的比爾·蓋茨不得不承認:“互聯網的崛起,是十年前IBM PC發布以來業界最重要的進展。”既然如此,微軟也就必須在這個行當成為贏家。進攻的號角吹響後,微軟的炮彈也迅速準備好了,這就是它的“探險者”瀏覽器(IE 1.0)。盡管從技術上講它十分差勁,但一旦和無所不在的Windows連為一體就足夠摧垮最堅固的防線了。為了從網景公司手中搶占市場份額,比爾·蓋茨使出了比免費還要免費的手段,先向幾大互聯網內容供應商購到了使用權限,再把IE免費提供給用戶。

憑借著雄厚的財力,到1997年,IE已經占據了三成的市場份額。隨著IE 4.0的推出,並和Windows捆綁在一起,再加上互聯網接入商的加盟,“探險者”後來居上,成為新霸主。而“導航者”的榮耀則曇花一現,1998年11月,網景被美國在線收購。

比爾·蓋茨揮出幾記重拳,不但幹淨利落地收拾掉了網景這個心腹大患,而且也使微軟這艘計算機業的航空母艦像魚雷艇一樣快速實現了向網絡的轉型,看得整個世界目瞪口呆。不過,這一轉型實在是太成功了,以致微軟的血腥氣息充滿了整個市場,使業界人士無不人人自危。短暫震驚過去後,一場針對微軟的圍獵開始了。這次,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聚集到了美國司法部打出的“反壟斷”大旗之下。

比爾·蓋茨隨著自己的成功而不斷施加其在計算機軟件業中的影響,特別是當既有的市場已經充分穩定之後,比爾·蓋茨已經開始施展大手筆進攻其他領域的相關項目了。麵對比爾·蓋茨的大動作,人們憂心忡忡,特別是當微軟以5億美元為Windows 95進行促銷時,全世界為之震驚。紐約《世界廣告季刊》指出:“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廣告促銷嚐試,其成功指日可待。”

微軟太強大了,比爾·蓋茨所向披靡。為此,英國《衛報》說:“世界上50多家最成功的計算機公司正在聯合起來想方設法阻止比爾·蓋茨稱雄世界。”“凱撒的歸凱撒。”也就是說,未能在應用軟件和係統軟件的業務方麵劃清界限,他們認為微軟從其占絕對優勢的係統中獲得了廣泛的不公正優勢。可是,許多微軟人卻把微軟的成功歸因於他們的比爾·蓋茨。比爾·蓋茨從不允許虛度光陰,必須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隻有微軟做到了而其他公司做不到,這就是微軟成功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