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接著李如鬆回攏縣稍微休整,會帶走小部分兵馬取瓜州。不占地,破壞後即退入吐蕃邊境,目的就是讓敵人疲於奔命。
按照計劃,五月李如鬆本部回來,三天休整後出發,六月上旬到瓜州,用投毒和拔苗等辦法將瓜州農業盡可能破壞,導致當年敵人顆粒無收。
這是一改以前奪城占地的戰略,而來打一次經濟戰,消耗戰。如馬千乘上表朝廷所說,這戰可以打一年甚至是兩年,從根本上瓦解敵人的社會經濟,激化敵人內部民族矛盾。這種戰略法就是逼迫敵人進行消耗,乃是針對遊牧民族的一大戰法。
馬千乘還道,遊牧民族最看重是如河西走廊這樣的養馬地,一旦威脅,敵人必然傾巢出動,因為那是敵人民族之根本,而今占據天惶縣就是卡在敵人咽喉的魚刺。
朱玉對消耗戰不太滿意,但也知道,要急進並且有戰果,最少要動用超過四十萬軍隊,征調的衛軍更是超過百萬,就日常消耗的物資,她就打不起。
而馬千乘這個戰略隻需要不到十萬的人馬,守城戰日常消耗又少,最重要是這種戰略能完全毒害敵人社會體製,讓敵人實力大幅度的削弱。說破天,即使是馬千乘全軍覆滅,這瓦刺的經濟、戰鬥力、牛產力要倒退很多年,並且國內矛盾加劇還會四分五裂。
跟隨馬千乘主力的有光明報六名記者,也許一時半會發不回報道,但是總是要有人去的。而坐鎮在攏縣的則是光明報的精銳記者團----京城記者團。
常智光這邊也無聊,左右太平靜了。身為一個監軍,有權無職,後勤有王錫爵、日常衛戍有劉挺,衛軍管理有當地知縣。李逸風沒空和常智光扯淡,蘇千又到處忙碌,常智光悲哀地熬著,連最後一個閑人的李德本也不愛搭理自己,自己這日子過得真是非常非常的無聊。
熬了一個月後,五月初二,李如鬆本部回師,立刻被記者團包夾轟炸。李如鬆不敢怠慢,這記者團是皇差,其總老板是監軍,隻能是有問必答。結果常智光發現,這不用聽李如鬆彙報,直接看報紙得了。
一切都很順利,馬千乘的主力部隊成功吸引西涼的瓦刺軍,李如鬆順利拖住橫山三縣駐軍。馬千乘足足給後勤進城開出了八天的時間。
瓦刺人發現上當後,立刻兩路追殺包圍李如鬆孤軍。李如鬆逃跑速度不是一般快的,敵人兩師會合後發現,李如鬆已經在百裏之外。
好容易抓獲一名意外迷路掉隊的明軍士兵才知道,李如鬆竟然是一人兩馬的配置,幾乎是不停息的朝南逃竄。而瓦刺軍還要麵對李如鬆的使壞,比如埋幾個地雷,水源地投點毒什麼的,追別人當然是追不上,隻好就地駐紮,等候李乾順的命令。
而馬千乘那邊要比常智光想象的要好,瓦刺人被地雷炸飛幾人後,竟然就不再進攻。戰爭結束後才知道,原來黨項人和其他各族對誰去當第一批人肉探雷器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常智光事後淚奔,完全可以賣一批探雷器給瓦刺的。
李如鬆回來常智光一樣無聊,人家沒空,自己很有空。常智光這才明白自己當特種兵時沒明白的一句話:做為一個軍人,要耐的住寂寞。
每天常智光就是和幾個留守身邊的衙役們吹牛喝茶鬥地主,打發消磨這大好青春。五月初五,李如鬆帶五千兵馬悄無聲息的消失,留下一名得力副將和七千兵馬負責攏縣的防守。
副將姓章名欄。也是常智光主持武舉中的一名進士,所以也算是常智光的學生。
李如鬆走了才三天,章欄就火急火燎的找上監軍府:“報!斥候發現敵兩千軍隊正朝攏縣奔襲而來,距離百裏。”
“不會吧?這麼快,還大膽子,兩千人就敢襲擊攏縣?”常智光驚訝問。
李德本怒道:“還不是你那群記者,把李將軍五月初要離開的消息散布出去了。”
“我讓他們報道是迷惑敵人,報紙上說李將軍帶本部人馬直取橫山,這是在幫李將軍的忙。”常智光恍然:“這瓦刺人應該是看了報紙,以為攏縣沒駐軍了吧?唉!經驗會告訴他們,相信官方媒體會害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