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來看看曆史上真正的卓文君吧……
竇太後崇尚“黃老”學說,罷免了支持儒家學說的竇嬰和田羛的官職, 卓文君陸續任命了幾個渾渾噩噩的人當了丞相、禦史大夫和郎中令。武帝不願與他們議事,呆在宮裏實在無趣,就經常換上便裝,外出遊玩打獵,有時跑得很遠,一連四五天不回來。後來,他覺得跑得太遠,不僅危險,也實在辛苦,就命光祿大夫吾丘壽王拓造大型苑囿上林苑。年輕的武帝便把大部分時間消磨在上林苑中。
漢武帝雅好文學喜歡辭賦,東方朔、吾丘壽王等著名的文人,便經常陪伴在他的身旁,吟詩作賦,倒也十分快活。
一天,漢武帝讀到司馬相如的《子虛賦》,被賦中華美的文辭與磅礴的氣勢所吸引,不由拍手叫好。他一口氣讀完《子虛賦》,以為作者是前朝人,便連聲歎息說:“寫這篇賦的人,真是個才子,可惜我沒有和這個人生活在同一個時代!”
這時,在漢武帝身邊服侍的狗監(替漢武帝管理獵狗的人)楊德意諂笑著說:“陛下,寫這篇賦的人小臣知道,他是小臣的同鄉司馬相如,現在成都閑居。”
漢武帝聽了又驚又喜,問道:“你說的可是真實情況嗎?"楊德意回答說:“是的,司馬相如曾經對我說過,是他寫的《子虛賦》。”
“太好了!這麼一個有才華的人,竟沒有人對我說過。”漢武帝有點惋惜地說,於是,他馬上派人召司馬相如來京。
司馬相如,字長卿,是蜀郡成都人,好讀書,善彈琴,風流灑脫,文章寫得很漂亮,特別擅長 卓文君聽琴圖
寫賦。他與王吉是好朋友,王吉曾對他說:“你在外麵遊學,如果官運不好,日子不好過,就到臨邛找我。”有一天,司馬相如真的來投奔了王吉。
兩人攜手來到客廳,司馬相如向王吉談了近幾年的行蹤,王吉知道了相如尚未成家,便向他說起,臨邛首富卓王孫有個女兒卓文君,生得聰明無比,美貌無雙,如今在娘家守寡。與相如是天生的一雙。司馬相如聽了,不好意思地搖了搖頭。王吉卻不以為然,他認為事在人為。
卓王孫知道司馬相如是有名的文人,便宴請了他,並順便發了一百多張請帖,邀請了很多縣中的官員與有名望的人。
宴會開始,卓王孫帶領眾賓客向司馬相如敬酒,少不了說了許多奉承話。正在大家喝得高興的時候,王吉向大家介紹說:“相如先生是當今第一名流,不僅文章寫得好,而且琴也彈得很好。今天有佳賓美酒,何不請相如先生彈奏一曲呢?”眾人聽了,齊聲叫好。
司馬相如推辭了一番,便彈奏起來,先彈了一支短曲,後來偷看到竹簾後麵有一個影影綽綽穿白衣服的女子在聽琴,知道是卓文君,就施展自己高超的琴技,彈起了一曲鳳求凰,通過琴聲,向卓文君表達了自己求愛的心情。原來,卓文君聽說司馬相如來做客,早就想見識一下這位大才子。她本來就喜愛音樂,聽到琴聲,就偷偷地躲在簾子後麵看。卓文君深懂琴理,聽出了琴聲中的意思。而宴席上的賓客,當然聽不出個所以然來,隻是為了恭維司馬相如,一味地拍手叫好。
司馬相如回去以後,就用錢買通了卓文君的仆人,通過仆人送給卓文君一封求愛信。卓文君接到求愛信激動不已,但她知道父親不會同意這門親事。便在一天晚上,偷偷地跑出來,投奔了司馬相如。倆人連夜乘車回到司馬相如的家鄉成都。 卓文君同司馬相如來到成都,開始時,倒安於清貧生活,可是日子長了,就忍耐不住了,便勸相如到臨邛去。司馬相如也沒有別的辦法兩人就一同來到了臨邛。
卓王孫對卓文君私奔十分惱火,不肯周濟他們。為了出卓王孫的醜,他們便開起了一個夫妻酒店,文君當壚賣酒,相如故意當眾洗滌碗筷杯盤,提壺送酒,像個酒保。
果然,卓王孫認為卓文君與司馬相如這樣做太丟麵子,羞得連大門也不敢出。後來在親戚朋友和縣令的勸說下,送給了司馬相如他們一筆財物。司馬相如同卓文君又回到了成都,開始過起了富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