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主人公布蘭奇是一所中學的教師,在其16歲時愛上17歲的男孩艾倫,但是艾倫卻因為受不住壓力而吞槍自盡。需要指出的是,原劇本暗示艾倫是同性戀者,而影片似乎並未提及,這可能與當時的禁忌有關。不過,這種差異並不影響我們對於艾倫的精神生態解讀。17歲的艾倫希望獲得愛情,而私奔也是禁忌,更不用說同性愛情,這些都觸犯當時的道德規範。隻是原劇本中的禁忌與當時公眾道德的矛盾更加尖銳,雙性戀的艾倫的欲望自然麵臨社會道德的壓力,抵抗不住最終自殺。而布蘭奇堅持對艾倫的愛不肯妥協,甚至接受其一切。在艾倫去世後,仍然不能忘卻艾倫,最後竟然和中學生進行所謂的“戀愛”,這顯然也觸犯了當時的禁忌,帶來的後果無疑是身敗名裂、最終丟了教職。艾倫和布蘭奇的欲望是隻追求屬於自己的愛情理想,這是當時傳統社會無法容忍的。最後導致心靈脆弱的艾倫自殺,布蘭奇身心疲憊隻能遠走他鄉。
當走投無路的布蘭奇搭載著欲望號街車去投奔自己的妹妹時,以為可以通過這樣來逃避社會壓力,但她又遇到了新的問題。雖然已經近乎走投無路,白蘭度仍然努力想要保住自己的尊嚴,宣稱自己是高雅的人,言行中不喜歡底層出身的妹夫斯丹利,這自然引起妹夫斯丹利的不滿,也為後米的悲劇埋下伏筆。在了解了布蘭奇的過去後,斯丹利更加認為這個所謂的南方“貴族”並沒有什麼了不起。他開始利用布蘭奇的過去而不斷在精神上打擊她。
在一次撲克牌聚會上,布蘭奇認識了米奇,兩人互相產生了好感,布蘭奇也希望從此擺脫過去,重新開始生活。但是,斯丹利將其過去的“醜聞”告訴了米奇。米奇了解真相後,宣稱布蘭奇“不幹淨”,這導致兩人最終分手。這使得布蘭奇失去了最後的希望,而斯丹利的強奸最終成為壓彎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使其瘋癲。
影片的衝突及悲劇告訴我們,—方麵,麵對禁忌的壓力,布蘭奇不願改變自己的愛情理想,甚至通過不停的和陌生人約會來進行所謂的反抗。然而意誌軟弱的布蘭奇並不能和強大的道德規範對抗。最終,她走投無路,卻仍不願改變初衷。這是導致其精神瘋癲的深層原因。另一方麵,出身下層的斯丹利被布蘭奇看不起,懷恨在心,儼然成為了道德的衛道士,利用布蘭奇過去的“醜聞”敗壞其名聲,最終強奸布蘭奇,是她陷入精神困境的直接原因。
可見,社會環境衍生出的傳統規定人們的行為方式,如果觸犯了某種禁忌,則必然麵臨懲罰。瘋癲是人所有希望破滅後的反映,是一種精神病態。布蘭奇希望繼續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尋找屬於自己的愛情理想。斯丹利則打擊其精神,維護自己的尊嚴。斯丹利似乎並非是想維護社會的傳統,隻是利用這一傳統來打擊布蘭奇,一方麵報複布蘭奇對自己粗俗的鄙視,另一方麵也能從中獲得主宰的權威而已。如果不對各種社會衝突以及背後的人的精神生態失衡作出深刻反思,這將會使得一些人在欲望的驅使下,作出不理智的行為,進一步加劇精神生態問題。
三
除了傳統禁忌,該電影還揭露,將財產作為維係社會關係的紐帶也會導致人的精神生態的失衡。斯丹利並非完全粗俗不堪,如影片中他對於繼承法的相關規定了如指掌,甚至能熟練地背出《拿破侖法典》中的相關條文,指出妹妹有權繼承財產。這種對於財產的極度渴求明顯表現為布蘭奇不在時,斯丹利就迫不及待地開始翻找布蘭奇的行李,希望找到其可繼承的財產。這暗示了作品中人物在強烈的物質欲望支配下,精神生態的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