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鯨的魚躍》看田村茂作品的超現實主義意境(1 / 2)

從《鯨的魚躍》看田村茂作品的超現實主義意境

外國電影評論

作者:邴寅

一、 從《銀河之魚》到《鯨的魚躍》:田村茂的創作軌跡

1998年,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節的“動畫大獎”頒給了一部名不見經傳的作品:《鯨的魚躍》。在日本動畫業內,這項大獎的含金量非常之高,其曆年頒發的作品包括宮崎駿的《幽靈公主》、亞曆山大·彼得羅夫的《老人與海》等,可以說代表了日本動畫藝術的最高水準。相對於上述被光環圍繞的大師們,田村茂似乎顯得有些默默無聞,但這卻絲毫無法掩蓋此片的巨大藝術成就。

田村茂早期繪製了大量繪本,如《午後的散步》《向機器人國SOS》等,1993年導演了第一部動畫作品《銀河之魚》並獲得蒙特勒國際電影節特別獎,1995年創作了第二部動畫《一顆幹變萬化的星》,通過這兩部作品,田村茂基本確定了自己的創作風格,而《鯨的魚躍》則以更加成熟的藝術語言搭建了作者心中那個現實世界之外的“彼岸”一那片無意識的、無邏輯的“玻璃之海”。

二、劇作:夢境與回憶交織的美麗畫布

《鯨的魚躍》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故事線索,“大海是由玻璃構成的”,伴隨著一句莫名其妙的旁白,短片在開始不久就進入到奇妙的幻像當中,原本灰暗的大海凝固為晶瑩剔透的玻璃之海,一名老者帶著貓在捕魚,而捕魚的工具不是釣竿,卻是一把鎬頭。老人看到了鯨魚躍起的前兆,於是在不遠處紮營。入夜,伴隨著點點火光,“Water People”從海中冒了出米,這些透明的身體圍繞在旁演奏著優美而傷感的歌曲……

正如片名一樣,《鯨的魚躍》以鯨魚的一次跳躍為支撐構造起整個故事,在長達20餘分鍾的時間內,幾乎沒有矛盾衝突,甚至對白都少得可憐,全片基本是由各種回憶與夢境段落構成。乍看之下,整個故事似乎缺乏邏輯,影片沒有交代故事背景,亦未曾介紹人物關係,使得整片都被蒙上了一種神秘朦朧的氣氛。然而,雖然鯨的一躍承載了大部分內容,但顯然那個老水手才是這部影片當中最為重要的角色,作者通過老水手的回憶、夢境與自白,緩緩鋪開了一幅迷樣的畫卷,畫中的每一個情節都是那樣毫無理性,卻又生動逼真。老水手叫什麼名字、來自何方、多大年紀我們都無法知曉,但隨著那“久遠記憶深處的奇異光景”的回憶,我們似乎能夠窺探到那個“過往的世界”。那麼世界的本來麵目到底是怎樣的呢?老人為什麼沒有繼續他的工作?那個巨大的時鍾又與玻璃之海有怎樣的關係?這些問題作者並沒有給出答案,抑或原本就沒有答案,在衝破了理性與邏輯的枷鎖之後,每一個宇宙都蘊含了無限多的可能,或許正如曾經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們所言,“無意識”的世界才是最真實的世界。

三、時間:靜靜流淌的凝固之海

本片的副標題為“玻璃之海”,顯然,那片晶瑩翠綠的玻璃之海是故事中非常重要的場景,但其最迷人之處並不在堅硬的外殼,而是對時間的扭曲—— 在這片凝固的海上,時間被放慢了。田村茂把對時間的重構置入到了影片的世界觀當中,在同一個空間的大海上,卻有著兩個不同的時間體係:輪船上少年眼中那個正常的、灰暗的大海,和老人眼裏奇妙的玻璃之海。在時間仿佛凝固了的玻璃之海,作者幻想出種種超越現實經驗的事情,這些影像如同幻覺般散發著迷人的氣息,讓我們感受到時間這一虛無縹緲的概念竟能如此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