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動畫電影發展所反映的日本社會空間變遷(1 / 3)

日本動畫電影發展所反映的日本社會空間變遷

外國電影評論

作者:於苗

一、 日本動畫電影的發展曆史

日本動畫電影按照曆史發展階段主要分為戰前萌芽期、戰後恢複期、風格形成期、技術突破期、成熟壯大期、風格創新期。具體如下:

(一)戰前萌芽期:戰前萌芽期指的是日本最早出現動畫的1917年至日本二戰戰敗的1945年這個時期。這段時期的早期,日本動畫主要是選取世界各國的名著為題材,展現了很好的國際視野。

(二)戰後恢複期:戰後恢複期指的是1945年日本二戰戰敗到1974年為止。

(三)風格形成期:風格形成期以上映於1974年的動畫電影《宇宙戰艦》為開始標誌,而結束於1982年。這個時期,日本動畫界經過將近30年的探索期,厘清了動畫和卡通的區別,從此動畫電影真正走上了繁榮發展的道路。

(四)技術突破期:日本動畫電影技術突破期始自1982年上映的《超時空要塞》,結束於日本動畫電影進入成熟期的1987年。該時期由於日本觀眾追求視覺上的享受,因此動畫界不得不在畫技上力求有所突破。

(五)成熟壯大期:成熟壯大期指的是自1987年到1993年。當日本動畫發展這一階段後,對動畫年齡層次的反思使得日本動畫電影開始由成人觀眾向低齡觀眾集中,低齡化的趨勢一步一步得到強化。

(六)風格創新期:風格創新期指的是自1993年到現在。這一時期,日本動畫電影在製作技術、劇本、畫技、設計等方麵都更加成熟,並逐漸開始追求風格上的創新,試圖對原有的思路和框架進行創新。

二、 日本動畫電影的總體特征

綜觀日本動畫電影的概況,可以發現日本動畫電影主要有如下特征:

(一)題材上注重精神層麵的呈現和民族情懷的表達

從日本動畫的發展曆史來看,其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恰到好處地發揮了動畫的優勢,這也體現了日本人良好的借鑒能力和在別人的成果上進行發揮的天賦。精神層麵的呈現,一方麵體現為動畫工作者通過動畫作品對人們情感生活的關注;另一方麵則體現為日本動畫工作者對動畫電影的主題思想方麵的深度挖掘。許多動畫電影作品不管題材是現實的還是非現實的,都由於思想的高度和深度而成為久盛不衰的經典作品。民族情懷的表達在日本眾多動畫電影中比比皆是,如今敏導演的動畫作品《千年女優》,就通過渲染女主角的執著精神來表達日本的民族精神。

(二)製作方法的持續創新和應用

先進製作方法的不斷創新、使用,是日本動畫電影屹立於世界的法寶之一。例如“口動作畫法”和“保存備用法”等先進動畫製作方法的使用。在日本動畫電影中,許多都采用了隻讓說話者的口形發生變化的“口動作畫法”創作,而“保存備用法”則指的是動畫製作中將一組連續動作(如海浪翻滾的場景等)的畫麵反複使用以節省浪費,提高效率等。這種製作方式製作的動畫電影作品,相比於一般的迪斯尼動畫,作畫的數量確實減少不少。

(三)從內容上看:題材廣泛,不拘形式

日本動畫電影在全球動畫電影界具有無法取代的地位和無法磨滅的影響。美國、英國、中國等國的文學作品、藝術著作、繪畫作品等豐富多樣的素材,都在日本動畫電影作品中得到呈現。拿宮崎駿的作品來說,就很好地體現了日本動畫電影的這種特征。和許多動畫電影大師一樣,宮崎駿的作品洋洋灑灑,蔚為大觀。其中如《風之穀》《幹與幹尋》《幽靈公主》《紅豬》都屬於宮崎駿原創作品,內容構思為宮崎駿獨創,而《天空之城》《懸崖上的金魚公主》《哈爾的移動城堡》《魔女宅急便》則改編自西方文學名著,為其吸收、借鑒之作。《風之穀》的誕生奠定了宮崎駿在日本動畫電影界的地位,而這之後的《天空之城》《魔女宅急便》《紅豬》《龍貓》《幽靈公主》《幹與幹尋》等膾炙人口的動畫電影,則奠定了其在世界動畫界的地位。從早期的成名作到2008年創作的《懸崖上的金魚公主》,宮崎駿以其別具一格的作品風格,為世人留下了一部又一部的動畫電影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