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
在人際交往中,信息的傳遞不僅依靠語言,相關研究稱,70%-90%的信息是通過非語言手段傳遞的,比如手勢、微笑、服裝打扮、身體的接觸、講話的音量、對空間的使用、眼神、麵部表情、講話人之間的距離、身勢、時間觀念、沉默等,從中可以看出非語言交際手段多樣,與語言交際維護補充。由於非語言交際的展示需要人、景物、聲、色的支撐,所以一般的學習對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幫助並不大。在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與Dan上尉在越南戰場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多年之後阿甘與Jenny最終結婚。在婚禮上,Jenny對Dan上尉說,“見到你們太高興了”,並與Dan輕輕擁抱行貼麵禮,而Dan的亞裔未婚妻用“Hi”打招呼,肢體動作是微笑、握手,這與Jenny的擁抱、貼麵形成鮮明的對比。
與語言行為一樣,非語言行為同樣深受文化差異的影響,極有可能引起別人的誤解和反感。在電影中,我們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非語言行為所傳遞的信息,學習到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可以實施何種非語言行為。總之,非語言交際能力是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實現非語言交際能力的提升。
四、感受目標語民族的價值觀
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要素,支配著人們的一言一行,解釋了目標語民族現有的行為,揭示了目標語民族將來的行為。了解目標語民族的價值觀能幫助交際者深層次地了解、認識對方的言行,退避可能的誤解和衝突。
價值觀的衝突是跨文化交際中最常碰到的問題,是交際順利進行最大阻礙。英語國家重規則,個人獨立意識強,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集體觀念較強。通過電影能很好地了解中西方價值觀的差異,這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幫助。比如,在電影《刮痧》中,許大同和妻子簡寧赴美8年,並育有一個兒子丹尼斯,一家人生活幸福美滿。但一場意外卻破壞了這一切:丹尼斯生病了,爺爺用中醫療法“刮痧”來為孫子治病,刮痧的痕跡成為Denis被虐待的證據。老板兼朋友約翰在聽證會生證實許大同曾打過丹尼斯的事實,最終致使許大同失去D enis的監護權……如果電影中的醫生、控方、法官不了解中醫哲學,不認可中醫治療方法是文化衝突外,那麼許大同和約翰之間則是價值觀念的衝突,在約翰看來,無論是誰做錯了事,都有義務把他說出來,相信大同也是能理解的;在許大同看來,朋友在危難時刻絕不會出賣自己,並且自己打孩子完全是為了維護約翰的麵子,因為丹尼斯打了保羅。而約翰卻認為,小孩子之間的打鬧很正常,而打孩子的行為卻是非常錯誤的。
總之,不理解價值觀方麵的差異就不能真正理解跨文化交際,而電影能幫助我們清楚地感受到不同價值觀念之間的衝突和碰撞,加深對價值觀念差異的認識,確保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隻有充分認識到文化、風俗、價值觀念的差異,才能實現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