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克亞營銷心法(2)(2 / 3)

如果我說:“噢,你知道一種叫卡瑪的東西嗎?”你可能會問:“那是什麼?”但是如果我說:“你知道有一種建築叫卡瑪嗎?”這時候,你有了一點概念,你問:“那什麼叫卡瑪建築?”我說:“你有沒有見過穆斯林的教堂?”這時候你對卡瑪的理解就多了一些。

事實上,我們對新信息的理解是靠過去累積的經驗來進行的。如果你的大腦裏沒有任何參照物,你就理解不了。這點非常神奇!

當你引進一個新概念的時候,客戶的大腦會把這個新概念和他過去的感覺、過去的認知關聯起來。所以,對於新概念,你要考慮:有多少是全新的因素?有多少是舊的因素?新因素要和舊的什麼因素相關聯?這兩種因素所占的比例不一樣,新概念的效果也會完全不一樣。

比如我說,你知道有一種東西叫“卡瑪殿堂”嗎?雖然你對這種建築並不完全了解,但是你心中會突然覺得這種建築的價值更大了,為什麼?因為“殿堂”二字。

每一個人都有很多經驗,在這些經驗中,你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什麼東西對你好,什麼東西對你不好,這些都已經存在了。如果此時出現某一種概念,你從來沒有聽說過,但是你一聽就覺得不喜歡,為什麼?因為那個概念的某些元素在你過去的經曆中產生了一些消極的影響,所以你才會產生不喜歡的感覺。

這個現象非常有意思!如果我改變這個概念的某些元素,比如在產品命名或者價值描繪上作出改變,那會產生什麼樣的不同結果呢?

改變的方法有很多。你可以通過不同的用詞,讓別人產生不同的認知。也就是說,你所描繪的是否有價值,取決於它能不能在客戶心中產生共鳴;如果不能,它就沒有價值。

你希望在客戶心中產生什麼樣的共鳴呢?比如“人性解碼器”,如果叫“消費者心理學”,就讓人感覺沒有價值;如果叫“消費行為學”,也不能引起共鳴;但是叫“人性解碼器”,就完全不一樣了。

如果你的產品非常好,但是你給了它一個不好的名字、一個不好的描述,就會讓別人產生一連串沒有價值、不值得信任的聯想;這樣在客戶麵前,你的產品就根本沒有呈現價值的機會。

比如,你是一個很帥的小夥子,或是一個很漂亮的姑娘,但是你穿了一件很破爛的衣服,別人打老遠一看,就沒有跟你打交道的欲望了。這裏麵的道理是非常深刻的,你一定要認真反思。

再比如說,你看了一部電視劇,特別喜歡裏麵的某個人物。很多人都有過這種經驗,但是很少有人會去想:“我為什麼會喜歡這個人物呢?我能不能有意識地打造出這種人物,然後讓大家都喜歡呢?”

這是營銷人要做的事情,通過打造某種環境,打造某些認知元素,讓觀眾的判斷自然地形成。

人都傾向於認為自己是理性的,但實際上,我們99%的判斷都遵循一種固定的模式。當你理解了這個模式,你就能夠更好地去影響別人。

這3條心法需要你不斷地感悟,尤其是要結合你自己的營銷、你自己的生活去感悟。另外,你可以多跟別人進行思想碰撞,多問問別人:“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通過這些碰撞,你會產生一些不一樣的火花、不一樣的想法。

我不認為自己是在銷售產品。人們以為我設計了“利潤騰挪”,設計了“超高價營銷方程式”,從表麵上看是在銷售產品,但在我自己的理念中,我沒有思考怎麼設計“超高價”產品。我的理念很簡單:我要給客戶帶來什麼樣的變化?他們的現狀是這裏,結果是那裏,我能不能把他們從這裏帶到那裏?隻有實現這樣的變化,我的產品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