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時候,我們要立足於這個世界,都需要做一件事情——擁有自己獨特的理念。如果沒有獨特的理念,你就不可能擁有獨特的品牌。
做人也是一樣,如果你沒有獨特之處,那你跟別人就沒有區別。如果你想有所區別,你就需要把自己的理念用簡單的語言概括出來、總結出來。
也許你不一定叫它“理念”,也許你叫它“做人做事的原則”。比如,我們堅持的原則是……你不要老說什麼“客戶第一,客戶是上帝”,這些話都太普通了。
記住,你的理念是幫助客戶實現結果的,不要和導圖有矛盾。這二者要結合起來,共同幫助客戶實現結果。當然,你不一定像我一樣,總結出這麼多東西,但是你一定得有自己的理念。
比如蘋果公司,它有沒有自己的理念?當然有。“創新是靈魂。一切都要美觀。活著就是要改變世界。不能改變世界的產品,我們是不會做的。”這就是他們的理念,而且這些話聽起來就很有底氣!這是蘋果的個性,當然也是喬布斯的個性。
為什麼蘋果的客戶會像信徒一樣癡迷它的產品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它的理念的認可。這些理念可以團結人,可以縮短它與客戶之間的距離,提高客戶對它的信任度,所以,它能夠讓客戶更容易地作出購買決定。
理念有以下三大特點:
1. 簡短、深刻
你的理念不能是大白話,而要簡短、深刻。所有的理念都需要有一定的哲理性,也就是說,你越琢磨這些理念,就越覺得有道理。如果是大白話,那就太簡單了,沒有思想深度。
2. 共鳴
你的理念能不能跟客戶產生共鳴?這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如果客戶不認可你的理念,他就不會產生共鳴。
比如,蘋果的“粉絲”認可的就是它的“創新”、“與眾不同”。但是如果你說:“我無所謂,我不需要創新,我就需要最便宜的。”那你肯定不會買蘋果的產品,因為它的東西很貴,雖然它是最先進、最好的。
3.相互配合
最後,理念是幫助你實現藍圖的,它們是相互配合的關係。
這些東西,包括藍圖、導圖、理念,都是非常容易傳播的。你去看一下市麵上的暢銷書,基本上都在傳播不同的哲學和理念。
如果你經常參加聚會或者去咖啡廳,你會發現很多人聊天都是在談理念。這些理念不一定是他們自己的,很多是他們從別的地方聽來的,但是他們都在談。不管年紀大小,隻要是有一定經曆的人,幾乎都在談理念或者人生哲學。
四、規劃內容:概念
“抓潛、“追銷”,這是克亞營銷提出來的概念。以前它們叫“尋找潛在客戶”和“重複購買”,我把它們提煉為“抓潛”和“追銷”。結果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為什麼?
首先,這兩個詞非常形象,有一種動感在裏麵;其次,它們讀起來很順暢,不拗口。原來的那些叫法不夠簡練,不夠經典,讀起來不順口,所以我對原有的概念進行一番提煉,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客戶覺得也是這麼回事:抓潛就是要抓住,追銷就是要追上去銷售嘛。所以,反響很熱烈。
另外,這些概念也把“克亞營銷導圖”的含金量提高了,讓克亞營銷的哲學、理念變得更有價值。
提煉概念有以下幾種方法:
1.行業現有概念的重命名
你需要創造“概念”。創造概念很容易,但是很多人認為很難。其實每一個步驟、每一個元素、每一個體係、每一個係統都需要名字,概念就是名字。所以,你可以對現有的一些概念重新命名,這是最簡單的方法。
很多概念已經在傳播,但是它們可能沒有成為人們的共識,所以你可以對這些概念進行重新命名。當然,你起的名字要比別人的好一些,否則還不如不做呢!
另外,概念還有一個更大的作用——它是人們溝通的工具和語言。當客戶接受了你的概念,把它當成自己的工具和語言的時候,你就徹底走進了他的生活。
例如,以前外族侵略中國,或者其他民族侵略另外一個民族的時候,他們就想改變占領地的語言,因為改變語言就改變了這個民族的思想。所以你要知道,如果客戶接受了你的語言,就表示他也接受了這個語言背後的思想。
我們說“語言是一個符號”,但是符號的背後是思想。所以,當有人說“抓潛”、“追銷”的時候,我就知道他了解克亞營銷,他了解克亞營銷的理念和導圖。
事實上,“概念”的生命力是很強的。如果一個好概念被創造出來、被傳播開來,那麼即使你的方法或產品已經過時,這個概念依然會存在,因為人們在溝通中仍然會用到它。
比如史蒂芬?柯維,他可以到任何一家公司說:“你知道嗎?‘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我發現的,如果你們需要這方麵的培訓,當然要來找我啊!”這是不言而喻的,因為他是這些概念的發明者。所以,概念的威力非常大!
我第一次感受到概念的威力是一個巧合。當時,我有一個朋友在新浪工作,有一次因為要翻譯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名字,他打電話給我,問我怎麼翻譯。我正在跟別人喝咖啡,所以我就順口給了他一個名字,結果他直接就放到新浪上了。一個星期之後,我一搜索,“哇,原來這麼多!”我當時就覺得:“嗯,這個東西有意思。”
這就是概念的威力!你隨便起了一個名字,結果它突然間就開始傳播了。不過,概念確實有傳播的特性,它易於傳播。像“抓潛”、“追銷”這些概念,它們的傳播都非常容易、非常快!包括“主張”,也是我們創造的,以前在銷售領域沒有人提出“主張”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