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根據導圖,他可以隨時衡量自己的掌握程度——還需要多少努力,還需要多少進步,還需要再往前走多遠。
比如“克亞營銷四重天”(以下簡稱“四重天”),我第一次釋放這個導圖的時候,問過客戶:“你現在在想什麼問題?” 他說:“我在想……我現在是在第幾重天?如果我是在第二重天,那麼我離第三重天還差多遠?” 很簡單,人就是這麼思考的,這是人通常的思維模式。
當你把“四重天”展示給客戶時,他就會去判斷:“我是在第幾重天?如果要再上一重天,我還需要準備什麼?”反過來說,即“我還需要購買你的什麼產品,才能再上一重天?”
如果你在圍牆邊放一個梯子,然後讓一群人站在梯子麵前,我敢保證,幾乎所有人都想爬這個梯子,這就是人性。因為大家都想看看外麵的風景,都想欣賞外麵的藍天、白雲。
比如,你舉辦了一場比賽,有很多人參加,然後你會發現:幾乎所有參賽者都希望獲得更高的分數。這就是導圖的作用。人們希望往前走,這也是人的思維定勢,沒什麼神奇的。
如果你仔細思考,就會發現,其實導圖在潛移默化地幫你銷售。
前麵講過,寶馬汽車在營銷上有一個重要的戰略目標——不是為了賣更多的車,而是為了讓那些年輕人在大學還沒畢業的時候,就渴望成為寶馬汽車的車主,渴望成為有能力購買寶馬汽車的人。
如果你的營銷能夠讓現在還沒有能力成為你客戶的人拚命地想:“我要上那個級別,我一定要走到那個級別,我一定要登上四重天。”這是非常厲害的,因為你驅使了一群有夢想、有渴望的人在不斷地攀登你的“梯子”。
我第一次接觸亥爾波特的時候,就想上他的一個非常高級的課程。我說:“我要上那個課。”
他說:“你暫時還不夠資格,你先上這個課吧。”
我問:“需要多久,我才能上那個課?”
他說:“不知道,3個月以後再說吧。”
這時候我有一種渴望,我渴望往上爬。
所以,如果你的導圖設計得很巧妙的話,它就有潛移默化地銷售的作用。當然,更妙的是,你所有的產品設計都可以圍繞著導圖、圍繞著藍圖進行。
為什麼?因為這是你的魔術,這是你的哲學。你所有的產品隻是實現你的哲學、實現你的理念的一種手段而已。所以,你的產品設計當然要沿著你的導圖,沿著你的路線圖進行。
“克亞營銷導圖”和“克亞營銷乾坤譜”都是導圖類的東西,它們在告訴客戶:你可以達到什麼樣的級別,在每個級別上你會獲得什麼樣的能力,你離最終的目標還有多遠……
它們是“地圖”。客戶不滿足於自己的現狀,客戶想到達目的地,但是他怎麼到達呢?他需要路線圖。所以,幾乎所有的銷售都可以用到導圖。
比如,有一位女士走進美容店,如果你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賣產品給她,這是錯的!你需要在這位女士決定購買之前,幫她做一個免費測試,這樣你就有了判斷依據。
然後,你坐下來告訴這位女士:在未來的3個月、6個月、12個月內,她將達到什麼樣的理想狀態。比如,她的皮膚會怎麼樣,她的斑點會怎麼樣,她的發質會怎麼樣,等等。你需要幫她描繪出這些效果——這是不是她想要的?如果這是她要達到的目標,那我們就一起來製訂一個12個月的保養計劃。
然後,你告訴她:第一個月會達到什麼樣的狀態,第二個月會達到什麼樣的狀態,第三個月會達到什麼樣的狀態,以此類推。
如果她同意這樣的藍圖,同意這樣的成功路線圖,那就相當於她同意了你的產品購買計劃。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你並沒有刻意銷售,你隻是在幫她描繪一個成功路線圖而已。這就是導圖的威力。幾乎所有的產品或服務的銷售都可以這麼做。
1.導圖的設計
●設計35個核心步驟。
我通常會設計35個關鍵步驟或裏程碑。 有人說:“我有不隻5個步驟。”你可以有多個步驟,但是你最好選出35個。為什麼?因為人類的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太多的信息。
在短時間內,人的記憶容量為7±2,也就是在59之間波動,這是美國心理學家米勒教授提出的。如果你的步驟太多,客戶根本就記不住;如果太少,比如隻有兩個步驟,客戶又會覺得:“不可能吧,這麼簡單?”他不相信這是真的。
所以,我通常設計35個核心步驟。如果你的步驟很多,你可以再組合,把35個核心步驟提煉出來。這是可以的,這樣客戶也容易記住。 一般的信息組織都是這樣的,你的導圖也需要這樣做。
比如,“克亞營銷導圖”的橫軸由5個步驟組成,但是核心步驟隻有3個:抓潛、成交、追銷。這很容易記,而且前後是對稱的——從別人的“魚塘”到自己的“魚塘”。
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35個核心步驟,如果找不到,你就反複問自己:“為了幫助客戶達到這個狀態,我必須做到哪幾個關鍵步驟?”
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哲學、自己的理念、自己的方法。如果沒有,你就說不清楚你的魔術。 比如,客戶問你:“你的產品怎麼樣?” 你說:“非常好啊!”別人再問:“為什麼好呢?” 結果你解釋了半天,仍然說不清楚,客戶早就不耐煩了。但是有了導圖,你就不需要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