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個故事,你就把自己的魔術傳遞出去了。
精彩案例39:我學營銷的故事
其實我學營銷的故事也是這樣的。
我當時進了全球最好的營銷學院,跟“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教授學習傳統營銷。畢業後,我在財富50強的公司工作,但是我發現傳統營銷不能解決中小企業的問題,不能對結果負責,隻能靠“砸錢”,我非常失望!
然後我進入了事業的低穀期,我非常痛苦。經過一番思索,我毅然辭職,去尋找能夠幫助中小企業的營銷流派。最後,非常幸運,我找到了亥爾波特先生,跟他學習了3個月。這3個月中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變化最終幫助我創立了“克亞營銷”。
很簡單,在講述這個故事的過程中,我的理念很輕鬆地就傳達出去了。這個故事流傳得越廣,就有越多的人接受這些理念。
從根本上說,故事是為銷售服務的。講故事有兩個目的:
第一,讓客戶相信你。因為你是這個故事的一個重要環節。
第二,讓客戶相信自己。比如看完《都是英語惹的火》一書後,你會覺得:這麼笨的一個人——英語口語一塌糊塗,都能學好口語,而且還能對美國人演講,那我肯定也行啊!
這就是“灰姑娘”故事的原形。也就是說,你要把自己從忍受痛苦到最後找到了答案的整個過程描繪給客戶,並在這個過程中揉入你的個性、你的藍圖,讓客戶跟你產生共鳴、產生渴望,最後把這些渴望轉移到你的產品或服務上。
故事類型之二:勉為其難的英雄
我們來看一下好萊塢電影的經典套路:
一般在開始的時候,主人公安居樂業,很開心地生活。突然“轟”的一聲,災難發生了。村莊裏出現一個殺人狂魔或其他壞蛋,災難發生了。
剛開始,主人公不理這事,但是“轟”的一聲,災難又發生了。
這時候有人來向他求救,但是他很享受新婚生活,不願意拯救這個世界。但是“轟”的一聲,又一個巨大的災難發生了。他一看不得了:“這樣下去不行啊,這樣的災難會繼續發生的。”所以,他就決定去拯救世界了。
但是進入場景之後,“啪”的一聲,他遇到了障礙,然後他想辦法克服障礙;突然“轟”的一聲,他又遇到了一個更巨大的障礙,他又得想辦法去克服……
最後他跟敵人決鬥——“蹦”的一腳,好像把敵人踢死了,但一轉身,敵人又站起來了,拿著把斧頭又衝過來了。然後他又“蹦”的一腳踢過去,但是敵人還是沒死,又起來了……最後他把敵人消滅了。
這是好萊塢電影的經典套路。這類故事的吸引力太大了,很多電影都有這樣的情節,關鍵是我們怎麼用它來銷售。
其實很簡單,在不知不覺中你就能實現銷售。
比如,你原來生活得挺好,生活得很平安,但是後來出現了一件事情,你必須去追求一個新的夢想(客戶往往也是因為生活的改變,才需要一個新的夢想。不管你是要賣素食還是其他的產品,都是因為某一個事件的觸發,你才產生了這個需求)。
但是一開始你稀裏糊塗,瞎折騰,瞎摸索……後來非常幸運,你找到了答案,實現了自己的目標。你很開心,你的生活也很安定。
有一天,你漫不經心地跟幾個朋友分享你的發現,這些朋友並不聰明,有的人甚至很笨,但是莫名其妙地,這群人(包括最笨的朋友)學習了你的方法後都產生了很好的結果。
後來大家一致認為:“你應該跟更多的人分享,因為你非常幸運,找到了這個答案,找到了這個魔術。”但是你並不想去分享,你很享受現在的生活。
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人知道了你,越來越多的人來找你幫忙,最後你實在沒辦法,不分享都不行了。但是你提前跟大家說好了:“我隻能分享給500個人,然後我就回去過正常的生活。”
這裏麵的邏輯很簡單:你不是在銷售,因為你很享受原來的生活狀態;但是這麼多人想讓你分享,所以你就暫且出來幫個忙;很快,你又會回去繼續享受生活。
這是這類故事的基本模型。也就是說,你莫名其妙地找到了某個問題的答案,同時你很享受自己的生活,享受自己的藍圖,享受自己的夢想,你沒有興趣去幫助別人。但是偶然間,你跟幾個人分享了你的發現,結果他們也得到了一直想要的東西。
於是不經意間,消息就傳開了……更多的人請求你去分享,最後你不得不暫時同意去分享,但這隻是短期的決定,過一段時間你就會回去,繼續過自己的生活。
這類故事隱含著巨大的潛意識銷售。如果你悟透了這個模型,然後把你的生活經曆組織成這類型的故事,並按照這樣的主線去發展和傳播,那麼客戶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你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