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遵守規則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則是行為的準繩和指導,沒有規則,物業安防管理將出現無序和混亂的局麵。物業安防管理的各類規則具有規範性、指導性、係統性的特征,主要包括管理與服務兩大類別,兩者間因性質、屬性的不同,在具體執行的內容和標準上也有所不同。這就要求安防人員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應注意兩者間的銜接和平衡,不能厚此薄彼、有所偏執,也不可隻重其一而忽略其他。從物業安防管理實踐看,不少安防人員在履行職能時,常常出現單一化傾向,即隻注重管理職能的履行,而忽略了服務職能的履行。
如維持物業管轄區域內的車輛秩序,認真執行車輛行駛及停放規則,是安防人員應盡的管理職能,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常常忽略了自身還承擔著以熱情周到、排憂解難為主要內容的服務職能,致使時常出現方法簡單、態度生硬等服務形象和服務態度不佳的情況。如某物業企業管轄的住宅小區經常因車輛停放秩序問題而引發糾紛和衝突,造成轄區不少群眾對該物業企業能否高標準、高質量履行安防職能的誠信度產生質疑。
五、法製原則
道德規範和法律規範是人類社會在其長期發展進化過程中逐步形成的。
道德規範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其目的是促進人的道德品質的完美和高尚,保證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和諧與有序。而法律規範則是當人們道德品質出現嚴重問題,並由此引發人的反社會的異常行為,造成社會秩序、工作秩序以及生活秩序的混亂,甚至誘發或滋生不同程度的違法犯罪行為時使用的強製規則,當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受到威脅或損害時,就必須運用法律武器進行強製性的製裁和懲罰,故法律規範是保障社會正常關係和正常秩序的第二道防線。在物業安防管轄區域內,法律規範和道德規範同時並存,兩者相互作用、相互支撐,共同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和作用。鑒於道德規範將在本書後麵章節中還將具體涉及,故本節重點介紹法律規範在物業安防中的地位及應把握的要點:
1.規範性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社會的法治化建設日趨成熟和完善,各種法律規範數目繁多,已涵蓋了社會工作與生活的方方麵麵。隨著人民群眾法律意識的增強,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已逐漸成為人們思想與行為的一致共識,這就對物業安防管理工作,在新時期下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如何在物業管轄區內推動法製化建設,是物業安防管理部門必須麵對和研究的課題。根據物業安防管理實踐,筆者認為應從安防人員素質提升的角度做好如下幾個方麵的工作:一是要開展法律知識的普及教育,使全體安防從業人員熟悉和了解與物業安防管理相關的法律知識,並通過學習,能熟練運用法律知識指導安防工作實踐,提高安防人員在物業安防管轄區域內製止各類違紀違規行為的說服力,增強與轄區內出現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鬥爭的有效性,促進轄區法製化氛圍的形成與發展(法律知識普及的具體內容將在本書第七章詳細闡述)。二是運用法律規範指導安防管理工作實踐。做好物業管轄區域內的安全防範工作,避免轄區群眾的生命、財產等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是物業安防人員的職責所係,但物業安防畢竟不是公安機關或其他執法部門,不具備法律賦予的執法權限,這雖然在無形中,增大了物業安防人員維持轄區安全防範工作的難度,但盡管如此,物業安防從業人員仍要在法律規範的範疇內,展開安全防範的各項工作,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和空間。在物業安防管理實踐中,有些安防人員對此的認知和理解,十分的模糊和片麵,常常做出一些超越安防職能權限的事情,如毆打他人,正當防衛過度和偏激,私自處罰違法犯罪嫌疑人,參與安防職責之外的民事糾紛與民事衝突等,給物業安防的形象和聲譽帶來了極為不良的負麵影響。而要有效解決上述違規、越權的現象和問題,強化法律規範知識的輸入,是預防和防止安防人員越權行為產生的有效方法之一。三是運用法律規範促進安防管理質量全麵提升。安防人員掌握與物業管理相關的法律規範與法律常識,可以從一個側麵克服安防管理工作的隨意性和盲目性,特別是在處理轄區內一般違紀、違規行為時,能使安防人員做到勸之有理、言之有道,起到事半功倍的勸阻效果,在製止違法犯罪行為時,則可以用法律規範為武器,采取法律允許的各種正當防衛措施與方法,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免遭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