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安防應用技能常識(3)(2 / 3)

②絞緊止血法。在無製式的橡皮止血帶的情況下,可用三角巾、繃帶、手帕、繩索、紗布條,甚至把衣服撕成布條等,繞肢體一圈打結(要在動脈走行的背側打結),再用小木棒絞緊到不出血為止。其步驟為一提、二絞、三固定。

③屈曲肢體加墊止血法。多在肘或膝關節下出血且無骨關節損傷時使用。如前臂或小腿出血時,可在肘窩或膝窩放上紗布墊、毛巾、衣服等,然後屈關節,借襯墊物壓住動脈,用繃帶或用疊折成帶狀的三角巾固定屈曲姿勢。

④使用止血帶應注意事項

A.捆綁止血帶前應該將受傷的肢體

抬高2分鍾左右,使血液盡量回流。止血帶的壓力以壓住動脈為宜;隻要遠端動脈無搏動和傷口不出血即可,避免過緊對組織、血管神經都會造成損傷;相反如果過鬆,僅僅壓住靜脈,反而會使出血加劇。

B.捆綁止血帶的部位要合適,上肢大臂出血時,止血帶應綁在大臂上端的1/3處;下肢大腿出血時,止血帶可綁於大腿的中、上1/3處;前臂的血管在尺骨、橈骨之間,小腿的血管在脛骨和腓骨之間,這兩個部位綁止血帶不宜止血。為此,原則上不宜在前臂和小腿綁止血帶,這兩個部位出血時,止血帶可以捆綁在大臂或大腿上部。

C.在使用止血帶時,一是應該盡量縮短使用止血帶的時間。使用止血帶,意味著遠端肢體的供血中斷,為了減少肢體的缺血壞死,應盡快將傷者運至醫療機構進行急救。二是要根據傷口和環境情況來決定使用止血帶的時間。原則上止血帶捆綁包紮,不宜超過一個小時,如果傷者的肢體創傷嚴重,在到達醫院之前就不要輕易打開止血帶,因為,突然打開止血帶可能引發止血帶休克而導致死亡,這一點要特別引起注意。如果創肢傷勢不是很嚴重,可以考慮半個小時左右鬆開止血帶,每次鬆開不宜超過一分鍾,且在鬆開止血帶的時候應該使用指壓法,暫時壓住出血部位的供血動脈。為準確掌握綁止血帶的具體時間,要在綁紮止血帶後,立即記錄時間,做一明顯的標誌,固定在傷者身上,以便準確掌握時間,並及時將傷者送達醫療機構救治。

D.綁紮止血帶,特別是使用代替品時,不宜直接綁在皮膚上,應該在止血帶和皮膚之間加墊衣服等柔軟物,避免對傷者皮膚造成損傷。

(4)止血粉止血法

將止血粉直接撒於出血創麵,立即用幹紗布加壓包紮,一般都能達到止血目的。

(5)止血鉗止血法

用止血鉗直接鉗夾出血的血管,將止血鉗留在傷口內,用紗布或三角巾加壓包紮。

2.包紮技術

包紮傷口的目的是保護傷口、減少感染和幫助止血。保護傷口,防止汙染,有利於傷口盡早愈合。包紮常用的材料是繃帶和三角巾,搶救中,也可把衣服、巾單等裁開,作包紮用。無論用何種包紮法,都應做到:充分暴露傷口,動作要輕巧,傷口要全包,打結應打在傷口旁,包紮要牢固,鬆緊要適宜。常用包紮法有繃帶包紮法、三角巾包紮法、自裝包紮法。

(1)繃帶包紮法

有環形、螺旋形、螺旋反折形、蛇形、“8”字形和回返形等。包紮時,要掌握“三點一走行”,即繃帶的起點、止點、著力點(多在傷處)和走行方向順序。

①環形包紮法:用繃帶作環形重疊的纏繞。第一周可以稍傾斜纏繞,第二、三周作環形纏繞,並將第一周斜出圈外的繃帶角折到圈裏,然後再重複纏繞,這樣就不易脫落。各種包紮的開始和終了,都要用這種方法。

②螺旋形包紮法:適用於手指和上臂。

③螺旋反折形包紮法:適用於粗細不等的四肢,如前臂、小腿、大腿等。

④蛇形包紮法:兩周間留有空隙,用於繃帶不足或臨時簡單固定。

⑤“8”字形包紮法:適用於各個關節,如肘、腕、膝、踝等處。

⑥回反形包紮法:適用於頭頂和殘肢端等處。

(2)三角巾包紮法

三角巾製作方便,包紮時,操作簡捷,容易掌握,包紮麵積大,適用範圍廣,且適應於各個部位,但不便於加壓,也不夠牢固。包紮的方法是先把三角巾的封皮沿箭頭指向處撕開,將敷料蓋在傷口上,然後進行包紮。還可將三角巾折成條帶或燕尾式,或連成雙燕尾式、蝴蝶式。

①頭麵部包紮

A.頭部包紮。在三角巾頂角和底邊中部各打一結,形似風帽,頂角結放在額前,底邊結放於枕後,包住全頭,兩底角向下拉緊,底邊向外反折成帶狀包物業安全防範繞下頜,拉到枕後打結固定。

頭部受傷可以用毛巾代替三角巾進行包紮。即將毛巾橫放頭部,紮緊毛巾的前邊包住前額,再把兩個前角紮至枕後打結,然後把毛巾的兩個後角折成帶狀紮一小帶,往耳至前額打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