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安防實用心理學常識(1)(1 / 3)

第一節 心理學基本知識

一、心理學概念

心理是從有生命物質所固有的感應性發展到感受性階段的一種產物,是有機體反映外界環境某種信號刺激的屬性和聯係的一種能力,也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包括認識、情感、意誌、需要、動機、理想、信念、世界觀、氣質、性格等。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心理觀認為,心理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主觀映象,其包括兩方麵內容:一是心理是腦的機能,即腦是心理的器官,一切心理活動都是反射式的活動;二是心理是客觀存在的主觀反映,即客觀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主觀與客觀的對立統一,活動(主要是實踐活動)是實現主體同對象世界聯係的中介和橋梁。

人的心理是在從猿到人演化的過程中,在人們集體製造和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的社會活動和言語交往的基礎上產生的。首先,勞動是人的心理產生的基礎和源泉,而人的心理的產生則是勞動的實際需要和必要條件。其次,語言和言語是人的心理產生的主要推動力和具體的表達方式,而人的心理的產生又是促使語言和言語發展的有利因素和必要條件。歸根到底,人的心理和語言是從社會勞動中產生出來的,反過來它們又進一步促進人的社會勞動。

人的意識是人與動物心理區別的根本標誌,是人腦反映客觀現實最高級和最主要的形式,是人的一切自覺的認識、體驗和意誌等心理活動的總和。人的意識具有三個基本特征:自覺性、能動性和社會曆史製約性。人的意識和自我意識均服從於社會曆史發展的規律,並為人類自覺地認識和改造世界服務。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是研究人的心理、心理狀態和個性心理規律的科學,是研究客觀現實在人腦中主觀映象及其能動作用規律的科學。根據不同的研究領域和任務,心理學可分成不同的分支學科,如管理心理學、行為心理學、犯罪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

二、心理學基本原則

1.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就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注意從人的外部活動的客觀事實出發,努力反映心理現象的本來麵貌,並以實踐作為檢驗的標準。這是心理學研究中是否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重要標誌,也是心理學方法的根本指導原則。

2.係統性原則

係統性原則,就是堅持係統、整體的觀點,既要對人的心理進行多層次、多水平、多測度的係統分析,又要對各種心理現象及其形成的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的關係進行整合的研究。這是辯證唯物主義原則和係統論理論在心理學研究工作中的具體運用。

3.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就是堅持發展的觀點,對心理活動的變化進行發生與演變的動態研究。這是辯證唯物主義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的原則。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於不斷運動、變化之中,這是由於各種事物相互聯係、相互作用的結果。如同其他事物一樣,心理活動及其物質本體(如大腦),也是不斷變化、發展著的。為此,我們必須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研究心理活動發展、變化的規律,堅持反對孤立靜止的形而上學的研究方法。

三、常用名詞解釋

1.個性。是指在個人自然素質的基礎上由於社會的影響通過人的活動而形成的穩固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具有社會性、獨特性、穩固性的特征。

2.活動。是人在與周圍現實積極的相互作用中,有目的地影響客體以滿足自身需要的過程,是以心理反映為中介的生活的基本單元,並不斷發展變化的動態係統,具有社會性、對象性、意識性的特點。

3.交往。是指兩人或兩人以上為了交流有關認識性與情緒評價性的信息而相互作用的過程,“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是其最重要的兩個特征。

4.知覺。是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在人腦中的反映。

5.感覺。是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也是大腦對感覺器官所提供的信息的加工處理過程。從其內容和源泉來說,感覺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是人的實踐活動的產物;以其形成和表現來說,感覺是主觀的或是主體的,必須受個性傾向、知識經驗和身體狀況的影響與製約。

6.記憶。是人腦對經曆過的事物反映,其不僅在人的心理活動中具有奠基石的作用,而且在人的各種實踐活動中具有積累和借鑒經驗的作用。

7.思維。是人腦借助於語言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的一種間接和概括的反映。其中,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是思維反映的來源和內容;間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思維反映的方法;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個性特征、知識經驗等是製約思維反映的主觀因素;社會實踐活動是思維產生和發展的基礎,也是檢驗思維的標準。根據思維的水平和憑借的不同,可分為動作思維、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根據思維探索答案方向的不同,可分為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根據思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不同,可分為習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等。此外,思維是以一定的動機係統、價值觀念和世界觀為調節;以各種實踐活動中的問題或矛盾的發展為起點;以明確的目標為動力;以語言為工具;以知識經驗為中介;以對各種信息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係統化和具體化為過程和活動;以概念、判斷和推理為形式和成果;以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的揭露和掌握為內容與目的。其基本品質包括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獨立性、批判性、邏輯性、靈活性和敏捷性等。各種密切聯係著的思維品質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生活、學習和勞動的過程中,通過意識傾向的調節、科學知識的掌握、直接經驗的積累、語言和言語的發展,逐漸地形成和發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