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探測器。周界防範探測裝置一般有以下三種:一是紅外對射裝置。主要是指利用主動紅外技術原理設計的周界防範探測裝置,它由紅外發射和接收兩部分組成。主動紅外探測器體積小、重量輕,便於隱藏。目前采用的雙光束、四光束的主動紅外探測器具有壽命長、價格低、易調整、抗噪音、防誤報的特點,是目前智能小區中采用最多的係統。二是激光對射裝置。其微波對射的原理和主動紅外裝置一樣,不同的是信號源和信號源使用頻率不同。因激光具有高亮度、高方向性的特性,所以激光對射探測器十分適合於物業區域較大的周界範圍。激光探測器的激光波長在紅外線波段之外,處於不可見範圍,故便於隱藏,不易被犯罪分子察覺或發現。激光探測器也采用雙光路係統,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三是振動電纜傳感裝置。分為駐極體振動電纜傳感器和電磁感應式振動電纜傳感器。前者由駐極體傳感器和相連的電纜組成,安裝在周界的柵欄上,當入侵者翻越柵欄時,電纜因受到振動產生張力,電磁張力使得駐極體產生極化電壓,當極化電壓超過設定電壓後即可觸發報警。
而後者安裝在防護周界的柵欄、圍牆處,當入侵者侵入時,電纜因受外力而振動,振動電纜做切割磁力線的運動,從而在導線中產生感應電流,將產生的電信號放大、選頻等處理後送往報警控製器,超過設定值時,即可觸發警報。振動電纜安裝簡便,可安裝在防護柵欄上,適宜在地形複雜的周界布防,如高矮不同的圍牆。使用振動電纜傳感器一般是把整個周界分成若幹個保護區,報警後能很快確定入侵者入侵的具體位置,如果多劃分幾個探測區域,即盡量縮短每個區域所控製的探測電纜的長度,則可提高係統的可靠性,避免誤報,並能準確地判斷入侵者的位置,但會增加係統造價成本。振動電纜傳感器為長線分布式,對氣候、氣溫環境適應性強,也適合於易燃爆場所安裝。
②報警控製器。周界防範係統的報警控製器由係統中單路輸入地址模塊連接現場探測器,兩根電源線給探測器供電,兩根連接探測器輸出,單路輸入地址模塊掛接在係統總線上,輔以每個探測器一個地址,當接收到報警信號,模擬顯示屏(電子地圖)上會顯示報警信號的具體位置,控製中心根據情況發出指令,引導安防值班人員迅速趕往現場,查詢或製止入侵行為。
③輔助裝置。主要由聲光報警器、強光燈等組成;主要作用均是威懾或嚇阻正在進行入侵行為的人。
3.周界防範報警係統的工作原理
以紅外對射裝置工作原理為例。紅外對射裝置通常會在小區的圍牆或柵欄四周設置若幹個紅外多束對射探測器,一旦有非法入侵者闖入就會觸發,並立即發出報警信號到周界控製器,通過網絡傳輸線發送至控製中心,並在電子報警屏幕上顯示報警點位置,控製中心根據情況發出指令,引導安防值班人員迅速趕往現場,查詢或製止入侵行為。同時安裝在現場的聲光報警器(白天使用)或強光燈(夜間使用)會瞬時啟動,使非法入侵行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及時地威懾和嚇阻不法之徒,並提醒人們注意,可以從一個側麵起到群防群治的積極防範作用。
二、閉路電視監控係統
小區閉路電視監控係統與寫字樓閉路電視監控係統在設備配置與工作原理上大致相同,但在係統的整體功能上,特別是報警聯動控製設備上,還是有所差異的,如小區報警聯動控製沒有消防防火卷簾門控製裝置等,為此,本節的具體內容詳見本章第二節。
三、樓宇安防對講係統
1.樓宇安防對講係統的介紹
亦稱訪客對講係統,又稱對講機-電鎖門安防係統。一般配置在住宅小區的公共通道或樓梯口處,成為有效地保護住戶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防止住宅受到非法侵入的第三條防線。目前,一般物業住宅小區主要配置使用的是單一對講或可視對講兩種類型,但是,由於科技的進步,現在一些高檔住宅小區已有配置使用多功能型對講係統,該係統除了具有對講與可視的功能外,還具有通話保密、密碼開門、區域聯網、報警聯網及內部對講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