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調查與思考
前沿
作者:王利敏 魏光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載體,是實現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對於建設經濟強省、和諧河北具有重要意義。2012年河北省開展了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萬名幹部下鄉幫扶。借這次活動機會,筆者和省財政廳駐永年縣劉窯村工作組一起,通過走訪群眾、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對永年縣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進行了深入調研,對調研情況進行了分析和總結,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和對策。
一、基本情況
截止目前,永年縣共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283家,其中國家級示範社1家、省級示範社5家、市級示範社6家、縣級示範社30家,入社成員12萬人,輻射帶動農戶20萬人。永年縣農業主要以蔬菜、糧食、林果、養殖四大產業為主,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也主要圍繞這些產業建立,在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中,蔬菜專業合作社99家,占全縣合作社總數的35.29%;養殖合作社74家,占總數的25.98%;糧食合作社16家,占總數的5.39%;林果合作社11家,占總數的3.92%;其它合作社83家,占總數的29.41%。
通過調研分析,永年縣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一是以公司為基礎,聯合農戶創辦,形成“公司+專業合作社”的形式;二是以企業為依托,發揮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吸引農戶參加,形成“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的形式;三是以基地為基礎,以農業園區為高地,以農戶為主力,形成“農業園區+基地+專業合作社”的形式。如京山蔬菜育苗專業合作社,地處永年縣蔬菜種植區腹地,緊臨農業園區,利用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立了蔬菜育苗專業合作社,每年為8萬菜農提供種苗服務,促進菜農戶年均增收120元;四是以專業市場為載體,以經紀人隊伍為骨幹,以農民為主體,形成“市場+經紀人+專業合作社”的形式。如眾持蔬菜經紀專業合作社就是充分利用靠近市場和擁有一批經紀人隊伍的條件成立的,有效地促進了當地蔬菜的銷售。五是以能人牽頭,以品牌帶動,農戶組團參加的“能人+品牌+專業合作社”的形式。張西堡鎮伊下村是葡萄集中產區,每年旺季,果農都要為銷售犯難。有技術專長並有較強推銷能力的伊現海,及時組織果農成立了葡萄專業合作社,積極籌措資金建設冷庫、注冊品牌、搞農超對接,不僅解決了銷售難,還使每戶會員年增收360元。靈活性的合作方式,較好地解決了農戶在資金、管理、技術、銷售等方麵的不足,符合永年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實際,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示範帶動效應。
二、取得主要成效
通過對永年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調研,我們發現,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促進新農村建設、發展農村經濟、現代農業發展、農民增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是提高了規模化經營水平。農民專業合作社把千家萬戶分散經營、分戶生產的農民組織起來,帶動了許多專業村、專業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產業帶、產業群,促進了農業生產的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現在永年縣形成了許多核桃專業村、蔬菜專業村等,規模都在幾千畝,甚至上萬畝。二是增加了農民收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克服了小規模家庭經營的弱點,有效增強了農民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解決了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讓農民抱成團闖市場,提高了抵禦風險的能力,通過規模效益、節約成本、工資收入、利潤返還等方式,農民從中獲得較高利益。僅以蔬菜產業為例,在永年縣東南部集中的菜鄉,有4萬菜農參加了合作社,據統計,參社菜農比不參社菜農每戶年可增加收入420多元。三是促進了農村和諧。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實行民主管理,是農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平台,廣大農民社員通過這個平台加強了交流、溝通和聯係,合作意識、守法意識、民主意識等方麵得到了提升。我們在調研中發現,凡是合作社搞得好的地方,往往都是社會和諧、幹群關係融洽、鄰裏和睦的地方。四是提高了農民整體素質。在調查中發現,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經成為農村社會化服務體係的重要方麵,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這個經濟組織,可以向農民社員普及科技知識、傳遞市場信息、組織技能培訓,宣傳黨的強農惠農政策,增強合法守序、誠信經營意識,農民素質不斷提高。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永年縣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勢頭很好,並且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現實問題。
1.發展規模較小,帶動能力不強
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283家,成員12萬人,僅占全縣76萬農業人口的15.8%,平均每家合作社424人,覆蓋麵小,會員偏少,規模較小。大多數合作社尚處在起步發展階段,辦公條件簡陋,設施落後,組織化程度低,經營收入少,經濟實力薄弱,市場競爭力不強,帶動輻射能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