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旅遊資源的保護需以行政保護為保障
行政管理措施,主要是指國家行政機關根據國家和方針政策和依照行政管理權限,對資源的使用、管理以及保護工作的有關活動進行行政幹預,以保障旅遊資源的良性循環。行政管理措施是旅遊資源保護中最為常見的方法之一。旅遊資源管理方麵,尤其是旅遊規劃的編製、資源保護方麵與地方政府和各個部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所以從保護旅遊資源持續利用的角度出發,加強與地方政府的合作,有利於對旅遊資源的保護實行統一的規劃與監督。
4.旅遊資源的保護需以規劃保護為保障
自然風景旅遊資源一般包括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世界自然遺產、園林以及其他以自然風光為主要風景要素的旅遊區。合理開發和規劃,保護原始的、零度的風景應當成為這類風景區保護與開發的基本要求。如某些旅遊景點正陷在高樓、違章建築的重圍中,整體景觀受到嚴重的破壞。如何使景點能突出重圍,使周邊環境更協調,提升景區的吸引力?有專家指出:問題的出現首先是規劃,應采取果斷措施,對違法建築該拆的就拆,該鏟的就鏟,為可持續發展留下空間,製定切實保護旅遊資源的措施。旅遊開發不能隻強調收益,更不能誇大收益,不能忽視風險,不能不計成本,不能隻強調綜合收益而不考慮綜合損失。不適當的旅遊開發會破壞原有生態係統,導致生態服務功能價值降低。規劃保護和法律保護一樣,同屬於旅遊資源保護的指導性方法。對旅遊資源進行整體的、有條理的的規劃是必要的,大眾旅遊使一些政府認識到旅遊的經濟優勢,認識到必須促進機構性和協調的旅遊規劃,在規劃方麵應該考慮全麵的旅遊發展對環境的影響。
5.旅遊資源的保護需以教育保護為保障
旅遊資源保護意識不強或根本沒有資源保護意識,是造成旅遊資源人為破壞的根本原因。由於遊客類型受職業、年齡等不同因素的影響,不同素質的遊客對環境的保護意識也不一樣。各級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應加強對旅遊資源保護的宣傳工作,不斷增強旅遊經營者、民眾和遊客的旅遊資源保護意識。發動旅遊活動的主體——旅遊者參與到資源管理中,是有效保護旅遊資源,實現旅遊資源管理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一方麵通過旅遊教育,喚起他們保護資源、參與資源管理的責任意識,減少人為破壞;另一方麵通過對旅遊者的教育,使旅遊者自覺參與保護環境的行動,可以減輕環保人員的工作壓力,這種與旅遊者“合作”的管理是有著重要意義的。旅遊資源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可以通過公益廣告等宣傳方式,提高旅遊者保護旅遊資源的自覺意識,做到全民參與。通過各種途徑加大宣傳保護旅遊資源的力度,提高全民素質,共同維護寶貴的旅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