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開疆拓土宣揚國威(3)(1 / 3)

張瑞敏在接手海爾時,海爾是一個麵臨破產的小廠,工人紀律懶懶散散,甚至有人隨地大小便。但是,張瑞敏並沒有因為讓他接手這樣一個破企業而灰心。他積極地吸取教訓,總結經驗,製定組織紀律規則、質量檢驗規則等等,從根本上改造海爾。

經過幾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海爾不僅從失敗和挫折中走了出來,而且還鑄就了享譽國內外的知名品牌。如果張瑞敏當年沒有克服失敗的勇氣,那麼就沒有今天的海爾。

1871年,一場無情的大火燒毀了吉列的家業。吉列的家境變得非常窘迫,時常食不果腹。16歲的吉列被迫綴學,成為一名四處奔波的推銷員。一切都很陌生,吉列屢屢遭到失敗,但這並沒有讓吉列氣餒,他繼續努力地工作。

後來,吉列對發明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決定走發明這一條創業之路,經過整整6年的漫長實驗,他設計出了一種新式刀片。但是由於吉列沒有名氣,更沒有耀眼的社會地位,所以沒有廠家願意嚐試生產。在受盡嘲笑之後,吉列仍不放棄,決定自己集資生產。1901年,他創立了吉列公司,直到1903年才做成了第一筆買賣,銷售出51把剃須刀架和163片刀片,公司嚴重虧本。不過,吉列仍然不氣餒,苦苦地思索著如何打開市場。後來,他策劃了幾個精彩的廣告,終於使吉列公司走出了困境。1917年,吉列的剃須刀架年銷售量超過100萬把,刀片則售出12億片,吉列公司成為全世界聞名的剃須刀生產商。

失敗,不是倒下的借口,也不是放棄的理由,它隻是表明暫時沒有成功。失敗,既是痛的體驗,也是累積的教訓,它往往可以指引我們換個方式或方向再去努力。吉列經過無數次失敗,毫不氣餒,終於把自己的企業做成了舉世聞名的大企業。吉列的成功對於那些有雄心做大做強企業的經營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啟示。

寧夏寶生紡織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和玉璽在50多歲下崗後,率領幾名同樣下崗的子女,靠5萬元開始創造自己的企業。當時,國際市場對馬尾紗及其襯布的需求量很大,但在國內,這樣的生產企業極少。和玉蠻瞅準這個市場,準備生產馬尾紗。但是,由於不懂技術,資金又少,創業異常艱苦。但是,他毫不氣餒,在日本客商的指點下,和玉璽和兒女們經過近一年的反複實驗,幾經挫折、失敗,終於突破了技術難關,織出了合格的馬尾紗襯布,產品的附加值大幅度提高。此後,和玉璽又組織力量,陸續攻克了山羊毛、綿羊毛、駝毛紡紗、織布技術,並試製出20個品種,在西部乃至全國同行中奠定了無可比擬的技術發展優勢。目前,和玉璽麾下巳有兩家合資公司和三家加盟公司,資產近億元。

總之,一個企業要想做大做強,經營者必須要有良好的心態,做到勝不驕,敗不餒,不以局部的成敗論英雄,要始終著眼於戰略全局,在順境中保持冷靜,在逆境中磨練自己的意誌,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負重自強,奮發有為,隻有這樣,才能使企業在市場經濟的風浪考驗麵前如“閑庭信步”,從容地看待一城一地的得失,向著企業的整體目標邁進。

第四節 好鋼必須要用在刀刃上

【曆史追蹤】

公元前112年,漢武帝在一幅大漢疆域圖前不停地圈圈點點。良久,他自言自語地說:“這麼大一片錦繡江山,怎麼能讓它遊離於我大漢之外。”

此時,南越國趙太後派使者趙日前來漢朝,說南越國的朝政遭到奸相呂嘉的控製,南越王身處危境,願意內附,撤銷國號,直接歸大漢王朝管轄,並要求漢武帝派一使者到南越商談具體細節。

武帝興奮不已,眼睛為之一亮,自己正在考慮如何解決南越、東越等這些南方屬國問題,沒有想到南越王卻主動歸順,非常高興。於是他派驃騎將軍聶一出使南越,協助南越王滅掉呂嘉,並商談內附的具體細節。

武帝吩咐聶一,此行的目的是為了將南越納人大漢版圖。此外,搜集和掌握呂嘉和東越國王餘善之間勾結的把柄,密切關注他們的動向,並趁機將東越也納人大漢版圖。

聶一接受了使命,離開長安,和南越使者趙日一道前往南越。

在南越,南越王趙興在呂嘉的進逼下日夜不安,他期待著聶一能早日到來。因為,呂嘉正磨刀霍霍,隨時都有可能置他於萬劫不複之地。

趙太後說,漢使遲遲不至,萬一在路上發生什麼意外怎麼辦?應立即派人前往迎接。於是,趙興命禁軍統領左林率領1000名鐵甲騎兵出北門,沿官道一路尋覓而行。

果然,在黑鬆崗,聶一和南越的使者遭到了伏擊。幸虧左林率軍及時趕到,聶一才逃過了這一劫。

南越王趙興和趙日、聶一見麵後,就立即合謀對付呂嘉。他們商議,決定借在王宮為漢使接風洗塵之名,請丞相呂嘉赴宴,在宴席個擒獲他。

為了不引起呂嘉的懷疑,南越王派弟弟趙日親自前去邀請。呂嘉果然前往,但是在中途接到他人告密,立即隻身潛逃。

太後和南越王見情況不對,立即讓左林率領精兵1000人迅速前往捉拿呂嘉6

左林率軍到處搜查,就是不見呂嘉的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