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好鋼要用在刀刃上,企業的錢應該花在關鍵的地方。在生活中有很多企業,它們並不缺錢,但是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在企業有錢後,並不怎麼注意如何花錢,如何把錢花在關鍵的地方,而是大把大把地胡亂花錢,比如買豪華轎車,建高檔辦公樓,請明星做企業的形象大使,公款吃喝,盲目投資,亂鋪攤子,結果不注意在企業誠信、企業品牌、員工技能培訓、科研、產品的售後服務、員工激勵方麵進行必要的投人,慢慢地,企業在競爭中全麵落伍,很快敗下陣來。由此可見,對於一個企業的經營管理者來說,如果不注意統籌兼顧,不重視把錢花在刀刃上,要想推動企業持續發展,把企業做大做強,是非常困難的。
第五節 企業家要善於對外宣傳
【曆史追蹤】
西漢初年,在今天的新疆及中亞一帶有30多個國家,這些國家由於位於漢王朝的西北部邊境,所以被稱為西域。
當漢匈關係日趨緊張時,漢武帝從一個匈奴俘虜的嘴裏得知,匈奴和西域的大月氏有不共戴天之仇,匈奴王曾經殺死了大月氏王,並把大月氏王的頭骨用來做便器。大月氏對匈奴非常仇恨,但在軍事上又不是匈奴人的對手,為了保全自己,他們被迫向西遷徙。不過,他們並沒有忘記報複匈奴人。
得知這一消息,漢武帝非常高興,為什麼不同大月氏結盟共同打擊匈奴呢?於是,漢武帝派張騫為使節,率領100多人,於公元前139年從長安出發,出使大月氏。
但是,在途經匈奴控製區時,張騫等人被匈奴人拘禁,並在匈奴娶妻生子。大約過了10年,張騫才伺機逃出匈奴,繼續西行,越過蔥嶺,經大宛、康居,來到了大月氏。然而,此時的大月氏因為新居之地富饒,老百姓生活安寧,朝野上下都不願打仗,所以,無意對匈奴進行複仇戰爭。
不得已,張騫隻好東返。在回長安的途中,張騫又一次被匈奴人俘獲,扣留了一年多。公元前126年,張騫終於回到長安。
張騫此次出使西域,曆時13年,曆盡千辛萬苦,雖然沒有達到結盟目的,卻帶回了大量的有關西域的情報資料。自此時,漢武帝才得知,原來在大漢王朝的西邊,還有“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屬皆大國,多奇物,士著,頗與中國同俗”,關鍵是“而兵弱,貴漢財物”;“其北則大月氏、康居之屬,兵強,可以賂遺使利朝也”。
漢武帝聽了張騫的彙報非常興奮,決心要“以義屬之,則廣地萬裏,重九澤,致殊俗,威德於四海”。
公元前124年,漢武帝派將軍衛青率軍進攻匈奴。張騫隨軍出征,成為名符其實的“向導”。在張騫的協助下,漢軍節節勝利,很快便打通了到西域的通道。
公元前119年,汗朝在徹底打敗匈奴,控製了河西走廊後,張騫向漢武帝提出了“厚賂烏孫,招以東居故地,漢遣公主為夫人,結昆弟”的建議。
烏孫原本是西漢初年活動在敦煌、祁連之間的遊牧民族,後來在匈奴的逼迫下,被迫離開故地遷往西域,活動在伊犁河流域。由於當時的匈奴帝國非常強大,所以烏孫開始臣屬匈奴,不過,隨著烏孫力量的強大,對匈奴的控製越來越不滿。此時的烏孫已有人口63萬,兵力20萬。
於是,漢武帝任命張騫為中郎將,派他再次出使西域,以富饒的河西走廊為條件,換取烏孫東徙,把他們作為抵抗匈奴入侵的前哨。在張騫看來,烏孫是西域大國,如果漢朝收複了它,那麼其他小國自然會紛紛來降。
此次出使,陣容非常龐大,隨行人員達300多人,趕著數以萬計的牛羊,帶去了不計其數的金銀財帛和大量的物品,浩浩蕩蕩直奔西域而去。
張騫所帶去的物品在西域非常受歡迎,西域各國紛紛派出使者隨漢使到長安答謝,表示歸附漢朝。
從此,漢王朝與西域之間的關係密切起來。
漢武帝非常重視與西域的關係,每年都要派出大批的使節前往西域,加強彼此之間的聯係,西域各國的使者也經常來到漢朝。漢武帝喜歡在這些西域人麵前顯示朝廷的富有,經常“行賞賜,酒池肉林,令外國客遍觀各倉庫府藏之積,見漢之廣大,傾駭之”。這些使者回去如實奏報,說大漢如何富有、如何兵多將廣,稱讚大漢皇帝如何威儀等,使西域各國在心理上對大漢王朝產生了敬畏之情。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在西域設置了西域都護府,由張騫負責管理西域。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標誌著西域從此成了大漢版圖的一部分。
從此,西域地區的物產也源源不斷地湧人大漢王朝。漢武帝對烏孫國進貢來的烏孫馬珍愛有加。張騫見漢武帝如此鍾愛烏孫馬,便對他說,在西域的大宛國有一種寶馬叫汗血馬,比烏孫馬跑起來還要快。
漢武帝一聽,一下子又來了興趣,立即派人去大宛國以金銀換汗血寶馬。但是,大宛國的人不但不答應,而且還殺了漢朝使者,侵吞了使者帶去的大量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