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無腳媽媽”10萬公裏“爬出”養女求學路(2 / 2)

田地離家有1公裏多,正常人十多分鍾就到地裏了,可任少雲得爬將近1個小時,非常艱難。老公公在世時,還能幫她幹點農活,但這個家主要靠她撐著,掃地、做飯、洗衣、割草、收種莊稼,從家裏到田裏,常人能幹的活,任少雲樣樣都不會落下。但是,別人站在原地不動就能完成的動作,她得比別人多爬出三四倍甚至更遠的距離,一天要爬15公裏左右。

鄉親們會不時幫任少雲一把,任少雲是個懂得感恩的人,她總是記著鄉親們的好。鄰居李秀琴經常過來幫忙,幫她蒸饃、拾饅頭,幫她晾曬床單等,還有農活忙時,像拉麥車等體力活兒,任少雲無法幹,都是鄉親們出手相助。對此,李秀琴感慨地說:“少雲可勤快了,她那麼難,我們幫她是應該的,可她還經常幫我們拔草、幹活呢,這一家全靠她一個了……”

在村裏,許多家庭都蓋了兩層樓房,任少雲家卻還是陳舊的幾間瓦房,院子裏沒有拖拉機之類的農機,看起來空蕩蕩的。屋內更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最值錢的東西就是一台17英寸的黑白電視機,還是鄰居娶媳婦時淘汰下來的。唯一顯眼的,是院子和房間內收拾得都很幹淨,堂屋門口栽種著月季花,葡萄藤爬滿了院中的棚架。

任家人的生活全靠種地維持。在這個家中,養女姣姣特別懂事,很早就學會了自立。7歲時,姣姣就開始幫媽媽做飯、蒸饃、洗衣服。當別人能吃零食的時候,姣姣能吃頓飽飯就不錯了。當別人在睡懶覺時,姣姣已經幫媽媽下地幹農活了。從小學到初中,姣姣總是隨身帶著自己蒸的饅頭和媽媽醃製的鹹菜,衣服大都是穿別人的。好在姣姣讀初中的時候,獲嘉縣婦聯為這個家聯係了一家公司,資助姣姣讀完了初中和高中,村裏還給這個家辦理了低保。

2007年,獲嘉縣一家公司得知這個貧困之家的情況後,還送來了一台手搖輪椅車,這讓任少雲的生活方便多了,她經常搖著輪椅去地裏幹農活,可也常因此摔得胳膊、身上滿是傷口。對於養女姣姣,任少雲直言,她是有“私心”的。當初收養女兒,確有防老的思想。可真養起了這個孩子,她的心算是和孩子連在一起了。所以,任少雲從開始就有一個信念,不管多苦多難,都要讓孩子學好知識,這樣孩子的路子才寬廣,才有出息。

2011年8月,門口的粉紅色月季花開得正好,任少雲的臉上滿是喜悅,因為,19歲的養女姣姣,終於考上了大學,考上了商丘學院。

姣姣是個懂事的孩子,深知媽媽的不易,高考結束後,她在縣城聯係了一家飯店打工,一個多月掙了1200元。按照姣姣的想法,她原本是不想去上大學的,想在縣城打工掙錢,這樣方便照顧媽媽。可媽媽生氣了,說一定要上學,等有本事再回來掙錢也不晚。

麵對第一年7000多元的費用,任少雲發了愁。她爬著把家中的5000斤小麥全賣掉了,她爬著再去親戚鄰居家借錢,姥姥家、舅舅家,借了五六家親戚,硬是湊足了孩子上大學的費用。

說起任少雲供孩子上學的那股韌勁兒,後李村村支書陳在輝說:“她這心胸,我都佩服得不行。你想想,一個女人家,還這個樣子,竟然能堅持把女兒供到大學,真是不簡單。一般的農村婦女根本不能和她比……”

張寧據《青年時代》小非、中豪/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