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燈下當哨兵的日子
百味人物實錄
上海警備區後勤部原副政委王經文曾是“南京路上好八連”的第二任指導員,在他31年的軍旅生涯中,先後榮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五次。在這些沉甸甸的軍功章背後,都有一場血與火的考驗。他曾當選過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次全國共青團代表大會代表,第九屆團中央委員。而讓他最難忘的是1963年4月25日,“好八連”命名大會,王經文和連長代表連隊從許世友上將手中接過了“南京路上好八連”錦旗。今年正好是“南京路上好八連”命名50周年。在參加紀念“好八連”命名50周年研討會上,我們聆聽了這位名人“指導員”用洪亮的聲音演講了《榮幸參與好八連傳承光榮傳統第二棒》的發言,他說:“一棒傳遞五年,五年勝讀十年書,五年學習磨煉,五年幸福榮耀,五年終身難忘,五年終身受益……”字字句句感人肺腑。他待人熱情,令人敬重。重溫霓虹燈下當哨兵的那段日子,他至今深情款款,情懷依舊……
勇挑重擔,30歲時任連隊的指導員
王經文,22歲時參軍入伍。3年後,加入中國共產黨。30歲那年,他已在上海警備區警備團直屬摩托連當上了一名指導員。
“那時的摩托連,隸屬於上海市公安總隊。當時政治部分管連隊基層建設的領導——上海警備區政治部副主任何振聲(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到我們警備團來蹲點,也重點考察幹部情況。我如實地向他彙報連隊情況。由於連隊曾在1957年、1958年出過兩次車毀人亡的大事故,造成了較大的負麵影響,各方麵工作一時很被動。在這個時候,我就從別的連副指導員崗位上調到了這個摩托連任指導員。我在警備團黨委和連隊支部的領導下,經過努力工作,終於使摩托連一年就打了個翻身仗,後進變成了先進,還評上了先進連隊和安全標兵。何副主任詳細地詢問我們連隊打翻身仗的做法後,又關心地問起我個人的諸多情況,包括身體、家庭和文化水平等等。我一一如實地向他彙報。由於我堅持10年學文化,還因此贏得了文化學習標兵的稱號。他聽後很滿意,並囑咐我要繼續努力學習。”
“過了幾月,何副主任第二次來找我談話。主任跟我說,經文同誌,我們兩個算是熟悉了。你的情況組織上已經詳細了解,現在要調你擔任新的工作崗位,就是你們警備團的八連……當時我聽了心裏一驚,完全沒有思想準備啊。我說,‘首長如果是征求意見,那我是不想去的。八連是個先進連隊,我個人各方麵水平不夠,這副擔子怕很難挑起來。工作壓力太大。’何副主任微微一笑說:‘雖然這件事警備團也報了,政治部也向警備區黨委推薦了,警備區黨委也定了,但你有意見仍然是可以提出來的吧。’沉默良久,最後他平靜地、緩緩地對我說:‘看來你擔憂的主要困難在水平能力問題,但我們要實事求是地看待每個同誌的水平、能力,既不能盲目驕傲,又不能缺乏信心。其實,水平、能力都是相對的,都是可以培養鍛煉、發展變化的,而且水平與能力也不是天生的。當然,八連對於你來說是個新連隊,八連的擔子確實不輕,但隻要你始終牢記住‘虛心學習、大膽工作’這句話,你就一定可以把這副擔子挑起來。’何副主任用擺事實、講道理的辦法來鼓勵我,鞭策我,使我的畏難情緒逐漸打消。”
1960年的金秋10月,王經文奉命帶著警備團黨委的重托去八連當指導員。去報到的那天,好一個清亮亮的早晨。他背著背包,乘公交車到八連走馬上任。
王經文介紹,八連的前身既不是紅軍部隊,也沒有赫赫戰功;既不是尖刀連,也缺少如雲猛將……它組建晚:1947年8月6日,在以“梨鄉”著稱、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的山東萊陽城西水頭溝小園村,華東軍區特務團將幾十名膠東農民子弟編在一起,組成了華東軍區特務團4大隊輜重連,不久連隊改編為華東軍區警衛旅特務團一營一連。這支連隊從踏上南京路的那天起,就跨進了不容退縮的“考場”。
“我去那兒擔任指導員時,八連已經是個先進連隊。當時,我們八連駐地分散,一個連隊的人員分散著駐在7個地方,而且還都是在市區,環境也非常複雜。我一直把何副主任對我說的話銘刻在心:戰爭年代,政工幹部,尤其是連指導員要衝鋒在前,退卻在後,要不怕死,否則就沒有威信,就沒有號召力,那你做思想工作就沒人聽了。現在雖然不打仗,但政工幹部還是要起帶頭作用的。做一個工作和作風的標杆,做個好樣子,這是無聲的命令……”
最難忘:從許世友上將手中接過“南京路上好八連”的錦旗
當八連指導員的那段日子,即從1960年到1965年,是王經文人生最黃金的時期。他說,“5年經曆了許多大事,5年也見識了許多喜事……講起來哪一件不夠得上顯赫?!”
他說:“1963年是我們那一茬官兵最幸福、最光榮的一年,那一年有10件大事,令人鼓舞,深受教育;令人難忘,終生受益。”
那一年,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以好八連為縮影,編創演出的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在南京、上海公演,場場爆滿,一票難求。赴京公演時場次一加再加,無法滿足觀眾;周總理日理萬機看了7遍,轟動了京城。
那一年,解放軍總政治部召開黨委會,聽取了好八連代表老指導員劉仁福等同誌關於連隊身居鬧市、發揚艱苦奮鬥傳統的情況彙報,總政部主任肖華上將聽完彙報後稱讚道,“好八連是集體的雷鋒”,是“全軍基層連隊的標兵”,要求全軍學習好八連。3月27日,《解放軍報》第一次以一整張4個版麵報道了八連,一篇通訊《艱苦奮鬥代代相傳》,一篇社論《務必保持艱苦奮鬥作風》,30個小故事加一個編者按語,全國各大報,各省、市、區的日報,紛紛轉載,那是一次影響全國的大宣傳,有位老記者形容稱,是一顆精神原子彈在神州大地上爆炸,那一次的大宣傳,讓全國人民進一步了解了好八連;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青年部部長辛國治,《解放軍報》副總編輯唐平鑄等總政工作組成員,總結了好八連的8條經驗,《解放軍報》全文刊登,各大報紙又一次轉載,並印成宣傳小冊子,發至全軍基層連隊學習;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給好八連題詞。特別是時任總書記鄧小平題詞:一貫保持光榮傳統的、保證走向共產主義的,集體的標兵一南京路上好八連萬歲。告誡八連人,艱苦奮鬥不是權宜之計,而是要永遠奮鬥,永遠發揚;4月25日,國防部向全軍頒發嘉獎命令,授予上海警備區某部三營八連“南京路上好八連”榮譽稱號。
“那天,總政副主任宣讀了連隊5位幹部提前晉升軍銜嘉獎命令,上海市主要領導講話。給好八連祝賀,號召全市人民進一步學習好八連,軍區政委杜平中將講話,對八連提出了新要求,號召軍區部隊深入學習好八連。當時,讓我代表八連從許世友上將手中接過了‘南京路上好八連’的錦旗。我的心情萬分激動,表示:不負黨的信任,不負人民重托,珍惜榮譽,努力工作,發揚榮譽,爭取新榮譽……到了六七月份,警備區政治部和市總工會、市共青團在市展覽館,聯合舉辦了好八連事跡展覽,兩個月內有數百萬人前往參觀,對八連是鞭策,是促進。還有,6月份,時任總參謀長羅瑞卿大將視察東南沿海戰備,返京,途經上海時專程來到八連,給八連題詞鼓勵:‘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保持榮譽,發揚榮譽’,讓八連永遠懷念;毛主席於8月1日淩晨,滿懷豪情,揮毫賦詩《八連頌》:好八連,天下傳。拒腐蝕,永不沾。這更是對八連的最高獎賞,最大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