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亞於“霓虹燈”下第二次大考驗

如果說,這支連隊在上海南京路上經受住了“第一波”考驗,抵製住了十裏洋場、“香風毒草”的誘惑。那麼當王經文擔任第二任指導員時,恰逢“好八連”剛被授予光榮稱號之時,當時連隊的榮譽鋪天蓋地而來,那麼這支小小連隊能否保持住本色,不亞於“霓虹燈”下的第二次大考驗!

在各種榮譽麵前,“八連人”又是一個怎樣的情況呢?

王經文說,“絕大多數同誌都能正確對待榮譽,決心要埋頭苦幹實幹,爭創新榮譽。但還是有個別同誌,有一些不好的言行。如我們的個別同誌對當時電台廣播,工廠企業、街道裏弄裏播放的非常流行的一首歌:‘好八連,八連好,八連紅旗舉得高……’也跟著音樂節拍哼唱起來。針對這個情況,黨支部及時進行了教育,告訴大家:這首歌,是人民讚揚八連、歌頌八連的,而我們八連人自己不能說自己‘好’,更不能歌頌自己‘好’,並要求全連同誌以後在營以上部隊集會唱‘好八連,八連好’時,我們就唱《學習雷鋒好榜樣》,《接過雷鋒的槍》。還有一名學生兵,他給他同學寫信,信封落款一不寫連隊地址,二不寫連隊代號,卻寫上寄自‘南京路上好八連’,多少流露出一點自我炫耀的心緒,因此連隊幹部及時找這位同誌談心,他很快就改正了過來。八連人不要自我誇‘好’字,自我欣賞‘好’字。連隊牆報組的同誌們願望很好,收到全國軍民寄給八連的祝賀信、鼓勵信後,出了一期牆報,那篇特寫的標題取名叫《賀信展覽》。黨支部及時引導後改為《巨大鼓舞,有力鞭策》,並就此事對全連進行了一次‘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教育。上級每給八連一次榮譽鼓勵,連隊都要組織一次班子‘兩個務必’的學習,對全連進行一次‘謙虛謹慎’教育,發動全連找一次差距,補充一次措施。要求全連都要明確:‘榮譽屬於黨的培養教育,榮譽是人民的鼓勵要求,榮譽是動力,榮譽是起點;優點不講跑不了,缺點不改不得了;謙受益,滿則損;要求連隊幹部戰士都要清楚:‘榮譽隻能說明過去,榮譽不能代表未來,創造榮譽靠奮鬥拚搏,損壞榮譽在貪圖享受,創譽千日奮鬥,損譽毀於一旦’。不能躺在‘好’字上,隻能為‘好’字爭光。”說著這些發自內心的話語,讓王老越說越慷慨。

“南京路上好八連”命名的第二年,即1964年春夏之交,軍區黨委為了深入學習好八連艱苦奮鬥代代相傳的經驗,在鎮江舉辦了指導員特別集訓隊。

“那次集訓由杜平政委親任指導員,黨支部書記口傳身授,用他幾十年政治工作的經驗和智慧來教育大家。一天晚飯後,我剛走出飯堂,杜政委就叫住了我,讓我到他的休息室聊天。首長先問:‘指導員對戰士的信息如何獲取?’我輕鬆回答:‘向老指導員劉仁福學習,和戰士打成一片。軍事訓練一塊摸爬滾打;警衛執勤,戰士站一班崗,幹部查一班崗;戰士打草鞋,幹部坐上去編一隻;戰士補襯衣,幹部接過線走幾針;戰士下象棋,幹部搭檔將一軍……’杜政委插話道:‘好,好,好’,他連說了3個好。又說,‘你們和戰士打成一片,戰士把你們當兄長,無話不說,就會耳聰目明,對戰士情況了如指掌,就能做好思想工作。幹部在各項工作中以身作則,就有威信,講話有人聽,戰士就尊重幹部,敬佩幹部。思想工作要抓積極因素,用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表揚做好事,做好事的人就越多。’第二天晚上,杜政委又找到我,問連隊怎麼抓好苗頭、防微杜漸?我思考一下說:‘劉仁福同誌有一個遇事想一想的好習慣,就是想一想,想出了問題,想一想,想出了辦法,想一想,可以提高自己,想一想,可以減少失誤。許多積極因素的苗頭,想一想就能抓住本質,教育全連。許多消極因素的苗頭,想一想就能消滅在萌芽狀態。’杜政委歸納了幾句:‘就是多思考,多分析,把問題想得準確些,把措施想得把握大些,把辦法想得妥當些。”’

兩次談心交流,親切溫馨,50年過去了,王經文至今記憶猶新。他說,“杜政委用真情真心關愛培養好八連,使八連不斷進步、發展,使我這個小學沒有畢業,沒有上過軍事院校的‘土包子’,能在好八連當了5年多的指導員,使我的各方麵能力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

大練兵前官兵宣誓:寧願掉下幾斤肉,也要練好硬功夫

“我們不能躺在‘好’字上,而是找差距,克服薄弱環節。命名後第二年,我們連隊便開赴安徽滁州山區磨盤山,開展了一年的軍事訓練。”記憶又拉回到1964年的3月20日。根據八連的請求,警備團、上海警備區報告,南京軍區批準,連隊拉出大上海,開赴山區,集中進行軍事訓練。“開赴前,全連官兵在‘南京路上好八連’大紅旗下,表示要弘揚‘兩個務必’精神,虛心好學,苦練精兵,不惜一切艱辛,不怕流血流汗,寧願脫掉一層皮,寧願掉下幾斤肉,也要練好硬功夫,學好真本領,學好技術戰術。當時,179師537團的領導多次深入八連熱情幫助,具體指導;抽出八連的班、排骨幹,和他們經過長期訓練、久經比武的精兵強將一塊集訓,一起比武,運用拉、推、幫、帶、促、逼的方法,希望八連快一點進步;兄弟連隊還挑選訓練尖子,技術骨幹,住到班排,同吃、同住,麵對麵、手把手地幫助。有的戰士練投彈,胳膊練腫了,堅持練;有的班練對抗射擊,搶時間,爭速度。還開展了小互助、小比武、小競賽活動,連隊越苦越累精神越飽滿,鬥誌越昂揚。苦不苦,想想長征二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成了攻艱克難的提醒語,鬥苦鬥累的督促話;《革命戰士最聽黨的話》,《走向練兵場》,《說打就打,說幹就幹》,《打靶歸來》等歌聲,響遍練兵場,飄揚小山崗。文藝骨幹寫詩誦詩,活躍練兵場,有詩一首:‘煤油燈下學毛著,茅草屋裏把歌唱,站在山頂觀全球,敵人磨刀我擦槍。’

“經過一年的大練兵,大比武,八連的政治思想、組織紀律、傳統作風、軍事素質都有長足進步,尤其是在軍事技術的薄弱環節上,取得了新突破。射擊技術訓練完成一至四練習,戰術訓練完成單兵、小組、班攻防科目。五大技術、野炊訓練等內容,經上級考核驗收,都取得優良成績。手榴彈投遠,由全連原來平均30.5米距離上升到47.5米,拉長了17米;而全連士兵的體重平均下降了4公斤。射擊技術,全連總評由原來的勉強及格上升到優良;投彈能手由原來全連僅一名,發展到占全連總人數的20%,射擊能手由原來全連僅5名,提高到占全連總人數30%;連隊軍事幹部和班長都練成‘四會’教練員,戰士練得又黑又壯,都練成‘小老虎’。1964年年底,八連還參加了軍區在湖州舉辦的‘建製連大比武’,八連按規定所參賽的項目,都取得了良好成績,接受了一次近似實戰的全麵鍛煉和考驗。比武結束大會上,八連黨支部在會上介紹了用哲學思想指導軍事訓練的體會,軍區參謀長王恩瑞中將在比武結束總結時表揚八連說:‘好八連,基礎差,時間短,進步快,成績好。一年的艱苦訓練,達到了多年全訓連隊的要求’,大大鼓勵了八連官兵。八連自己也感到,這一年的訓練邁進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