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案例中周總就是通過這種巡廠的方式來監督和檢驗下屬的執行,各單位是否真的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改革?改革是否影響到正常的生產?員工的士氣如何?大家是否從心底裏支持這項改革?到現場走一走後,周總徹底相信,從今晚各方麵的表現,這項改革真的如張經理所說,正按照原計劃進行著。
4.承認和讚美下屬的勞動成果如果上司喜歡攬功推過,專搶下屬的功勞,即把別人烹製的“佳肴”全部裝進自己的碗裏,不肯分出“一匙羹”,自己做錯了事卻要下屬承擔,那麼下屬工作的積極性也不會太高。承認和讚美下屬的勞動成果,是對下屬的一種激勵,也是一種尊重。
“案例12-4”
“績效管理”彙報會公司老板從香港趕過來參加公司績效管理係統階段成果彙報會,會議由分管人力資源部的副總方總主持。
“經過三個多月的努力工作,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300多崗位KPI標準的設定。(2)建立並完善了績效考核和管理製度。(3)已經試運行了績效管理係統,從目前反映的各項數據來看,我們在下個月正式運行問題不大。”
老板聽了很高興:“這項工作做得很好。感謝你們為公司的付出。”
方總連忙說;“應該的,應該的,我已經連續三個周末沒有休息了。績效管理係統建立起來後,我們的效率會提高很多,整個公司的運作也就流暢多了。”
坐在一旁的人力資源部張經理感覺心裏不是滋味。這項工作自始至終都是他在主導,但方總從頭到尾連他的名字都沒有提到。張經理心裏嘀咕道:“你三個星期沒有休息,不知道我已經三個月沒有休息一天嗎?跟你這樣的上司一起工作,真沒意思!”
“案例分析”在整個報告會中,由於方總一直想在老板麵前表現自己,想把整個項目的功勞攬入懷中,所以從頭到尾都沒有在老板麵前提及其下屬的名字,生怕老板知道這個項目是張經理主導的。這種做法引起了其下屬極大的反感,認為上司在關鍵的時候搶下屬的功勞,這樣做要不得。其實,方總沒有明白幾個道理:其一,人力資源部是你的團隊,你的團隊幹出了好的成績,老板心中自然而然地認為是你的功勞,何必這麼自己標榜自己呢?其二,在這種場合如果你能夠及時地在老板麵前表揚自己的下屬,下屬會感覺到你的大度,相反是一次非常好的激勵下屬的機會。隻可惜這次機會被方總白白地錯過!
5.記住並叫出下屬的名字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記住自己下屬的名字,不管你用什麼方法。當別人能夠在很短時間內記住自己的名字,每個人都會有種被重視的滿足感。在《杜拉拉升職記》中有這樣一個場景:人力資源總監李斯特三步並做兩步,大步流星地上前伸出右手,有力地抓住下屬邱傑克的手握著,左手同時拍著邱傑克的肩膀,用夏威夷陽光一樣的熱情說:“Hi,Jack!How are you?”邱傑克看到很少見麵的HR總監居然記得自己,非常高興,還沒聽到表揚,臉就笑得像朵怒放的大菊花,連連說:“I am fine,thank you!”
“行動學習”王兵是一家大型電腦製造企業的預算和計劃部主管,下轄十一位會計人員。雖然這些人都沒有會計學曆,但是他們可以熟練地處理各種記錄和數據,他們的基本工作是為營業部準備預算計劃和分析數據。輸入的數據來自各部門和公司的記錄。王兵依據興趣和技能來為會計人員分配工作。某些項目由於許多因素比其他項目更受員工的歡迎,所以,有時會計人員之間會因為誰來承擔這些項目而發生爭執,李萍就是其中一位特別敏感和經常抱怨的員工。有一次,王兵接了一很好的項目,並把它安排給一位叫張超的員工。李萍特別憤怒,因為她認為該項目應該由她來做,她回到座位上,將她的工作文件與資料扔到辦公桌一邊,然後從桌子上拿起一本書高聲朗讀起來。因為所有的會計人員都在一起辦公,所以大多數人都發現了她的舉動。她借機大聲叫到:“這裏沒有人給我安排過一份好的工作。”所有人都聽到了。王兵聽到李萍的聲音,從座位向外望去,見到了正在發生的一切。假設你是王兵,你該怎麼做?
“行動學習提示”如要解決這件事,王兵應考慮如下因素:
1.他的項目分配是否合理。2.李萍的表現會不會影響她本人的工作。3.李萍是當著王兵和同事們的麵發的牢騷。
參考文獻
1.[美]戴爾·卡耐基,人性的弱點[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10
2.張鼎昆,行動學習[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3.卓躍,東方服務[M]。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6
4.趙慧軍,管理溝通——理論技巧實務[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3
5.陳春花,管理溝通[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
6.王磊,管理溝通[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1
7.[美]邁克爾·E。哈特斯利,管理溝通原理與實踐,哈佛大學教授作品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8.[美]查爾斯·E。貝克,管理溝通——理論與實踐的交融,工商管理經典譯叢[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後記
關於溝通的書籍前人寫了許多,而且都很成功,《卓越管理溝通》的編寫嚐試了以下創新,希望讀者能夠喜歡。在構思方麵,《卓越管理溝通》先闡述溝通之“道”,再從“道”的基點出發,闡述人際交往和組織中的溝通之“術”,並將溝通之“術”上升為一種溝通“藝術”。“道”指導“術”,明道則優術。在寫作方麵,《卓越管理溝通》采用了以下模式:“通俗易懂的理論”+“案例及分析”+“故事及分享”+“遊戲及啟示”+“行動及反思”。這種模式有利於讀者在通俗易懂的理論中領悟溝通的理念,在案例、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溝通的藝術,即在案例討論、故事分析和遊戲啟示中感悟溝通理念,在感悟與啟示後再學習溝通的藝術。《卓越管理溝通》突出了可讀性,深入淺出,注重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案例分析與基本原理闡述相結合。每章以理論+案例或故事+案例分析或故事啟示+行動學習(溝通遊戲及溝通場景設計)的形式展現內容,引領讀者以一種新的方式學習溝通之“術”。本書中的插圖由曹寶鳳和李淩淩設計製作,暨南大學出版社為本書的出版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幫助,出版社的編輯為此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編著者
201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