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與下屬溝通的藝術(2 / 3)

“案例12-2”

大學生的招聘計劃

今天星期五,人力資源部每周五下午都要召開人力資源部例會,所有員工都要參加。人力資源部的王經理前天告訴張總,關於禮拜一張總跟他溝通的下個月招聘50個大學生作為公司儲備幹部的問題,今天在例會上會向人力資源部的同事宣布,並一起研究下一步的行動計劃。張總隨即說,這個事情很重要,他會列席參加這次會議。張總參加會議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實際上是檢驗王經理是否已經完全明白了前天他們溝通的內容。由於公司明年要擴大規模,要把工廠從西麗遷至觀瀾,很多工程師不會跟隨遷移到觀瀾,屆時流失率會很高。另外,公司擴大規模後,會產生很多職位空缺。最近經過董事會決議,公司準備在全國招聘50名機械自動化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作為儲備幹部進行培養,並告訴王經理,招聘這些大學生後,會到各部門輪崗工作,之後再具體分配到固定的部門工作。張總前天向王經理轉達了這個決議和想法,由於有急事要去廣州,當時不知道王經理是否完全明白了他的意思,所以借此機會想聽聽他怎樣在例會上向人力資源部同事解釋。王經理開門見山地說:“由於公司擔心明年搬廠會有很多員工流失,最近決議在全國範圍內招聘50名大學生作為儲備幹部。請招聘專員查詢資料,並做好招聘計劃,看看我們需要去哪幾所大學招聘。培訓部請給我草擬一個培訓計劃,對於這些大學生進行一年的部門輪崗培訓,看看你們有什麼意見和想法。”

人力資源部的同事聽完後,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該從哪裏說起。會場頓時沉默了下來。

張總感覺到王經理根本沒有把問題表達清楚,同事們沒有領會他的意思,怎麼提意見呢?

“你們經理說得很對,我在這裏補充一下。通過你們前期的調查,我們如果把工廠從西麗遷至觀瀾,將有20%的工程師不會隨我們搬遷,這樣我們的技術骨幹就會出現很大的流失。另外,公司搬到觀瀾後,規模比現在擴大40%,我們也需要招聘一批人。其次,按照這種發展速度,公司在未來3-5年內還需要招聘大量的技術和管理人才。基於這些事實,董事會決定今年在全國比較優秀的大學裏,招聘50名機械自動化專業的大學生,作為我們的儲備幹部進行培養……”張總把這次招聘的前因後果解釋了一遍。

“哦,原來是這樣,那我們盡快提交我們的工作計劃給王經理。”人力資源部的會議繼續進行。

“案例分析”王經理剛開始根本沒有徹底明白公司這次招聘大學生的意圖,認為僅僅是為了防止人員流失,其實更重要的是,公司想招聘大學生進行技術和管理培訓,作為公司以後戰略發展的人才儲備。如果解釋到這個層麵,人力資源部的招聘主管才知道怎樣去招聘,需要找哪種性格與類型的大學生;培訓專員才知道該怎樣去安排培訓,每個部門應該培訓多長時間,另外公司哪些骨幹將被要求協助人力資源部對這些大學生進行技術和管理的培訓。張總就是利用列席會議這種方式,來檢驗其下屬是否徹底明了他的意圖和目的。這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

3.在“走動管理”中溝通麥當勞快餐店創始人雷·克洛克,是美國最有影響的十大企業家之一。他不喜歡整天坐在辦公室裏,而是把大部分工作時間都用在“走動管理上”,即到各公司、部門走走、看看、聽聽、問問。麥當勞公司曾有一段時間麵臨嚴重虧損的危機,克洛克發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公司各職能部門的經理有嚴重的官僚主義,習慣躺在舒適的椅子靠背上指手畫腳,把許多寶貴時間耗費在抽煙和閑聊上。於是克洛克想出一個“奇招”,將所有經理的椅子靠背鋸掉,開始很多人罵克洛克是個瘋子,不久大家悟出了他的一番“苦心”。他們紛紛走出辦公室,深入基層,開展“走動管理”,及時了解情況,現場解決問題,終於使公司扭虧為盈。著名的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說:“人無法隻靠一句話來溝通,總是得靠整個人來溝通。”

安排了任務以後,上司有很多方法監督任務的執行情況。第一,可以告訴下屬,需要定期就該任務的執行和你進行溝通。第二,在任務的幾個關鍵點上,你必須列席他們的會議,聽取他們的方案,並一起作出決定。這幾個關鍵點可能決定這個任務的成敗,所以需要你更多的投入。第三,你也可以適當地進行抽查,不妨到現場去,麵對麵和一線的同事進行交流,了解同事們工作的進展情況,或者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掌握第一手信息,再和你的下屬進行溝通與討論。

“案例12-3”

午夜巡廠今天星期四,時針已經指向了晚上十一點整。A集團人力資源總監周總準備獨自去集團底下6家分公司的生產現場轉轉。上午人力資源部張經理跟他彙報說,下麵工廠一切正常,風波已經過去,各項改革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他想今晚去看個究竟。

A集團是一家全國知名的企業。由於今年當地政府出售了大部分國有股份,這家企業由以前的國有企業轉製為民營企業。轉製後,企業進行了許多現代企業製度的改革,包括製度改革、結構優化等。由於很多原有工人不適應這些新的模式,少部分人開始抵製甚至暗地裏組織、策劃罷工,要求公司支付其以前在公司工作多年的經濟補償。上周一罷工終於爆發,最後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平息了這場罷工運動,但是相關的改革還要繼續下去。周總是這次改革的總負責人,人力資源部張經理負責具體的執行。本周二周總已經召集各分公司的一把手來集團總部開了會議,重新傳達了集團公司的會議精神,要求采取競爭上崗的方式,能者上,庸者下,把機會留給有思想、有激情、有責任心的員工,徹底扭轉以前吃“大鍋飯”的不良現象。張經理告訴周總,一切按照原計劃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首先,周總來到了塑膠廠。工廠內燈火通明,機器在轟隆隆地運轉,生產線上的塑膠瓶在一排排地下線,工人們穿著整齊的工衣,一絲不苟地工作著。車間主任小劉看見了周總,跑過來彙報:“周總,今天員工需要加班到淩晨4點,今天訂單特別多,我們的效率比以前提高了15%。”周總拍了拍小劉的肩膀說:“好的,辛苦了,好好幹,我就不打擾你們了。”

接下來,周總又來到了公司的出貨倉庫。由於時值盛夏,正是公司的銷售旺季,隻見一台台叉車正在往卡車上搬運飲料,旁邊的工人們正在對一箱箱的飲料打包。看到這個場景,周總會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