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創業是跨越多個學科、具有多個維度的一種社會現象,可以分別從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曆史學、心理學等多個學科角度開展研究,可能涉及創新、變革、機會、資源、企業家能力、集群、柔性、管理等多個命題。盡管學術界在創業研究領域尚有很多分歧,甚至在概念界定上都尚待商榷,但這種爭鳴狀態恰恰說明了這一研究領域的潛力。創業研究的多年實踐和理論貢獻是進一步研究的有力支撐,創業現象的千姿百態、層出不窮是深入研究探討的不竭動力。
二、創業實踐的持續發展
經過幾十年的探索,創業研究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和豐碩的理論成果,但是到目前為止,研究對象基本都是以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企業為主,對發展中國家的研究明顯不足。實際上,創業現象在發展中國家也已經很常見,創業研究的意義在發展中國家尤顯重要。因為,創業活動與經濟產出、勞動就業等的緊密關係,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開始表現出來(Busenitz,WestIII,Nelso,Chandler and Zacharakis,2003)。創業不僅能提高生產率和就業機會,還對建立和形成新觀點至關重要,而後者更是經濟長期發展的重要因素(Schuurman,Dittrich and Koopmans,2003)。
雖然創業已經成為我國促進經濟增長、增強經濟活力不可或缺的要素,但我國開展創業研究的時間並不是很長。盡管國內學者林強等規範了創業的術語內涵,介紹了創業理論的有關學派,解釋了一些人們關注的基本的中國創業問題;同時,還有很多學者和研究機構致力於中國的創業研究,但各種原因所致,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並不多見,有價值的結論成果較難找尋。值得提及的是,外國學者主要研究我國四個方麵的創業問題:一是創業的環境條件,主要是具有我國特色的外部政治經濟文化條件;二是創業機會和創業能力,集中於機會信息獲取和機會把握利用;三是已有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創業,關注的是大企業的內部創業和中小企業的二次創業問題;四是由外部環境到創業再到績效的研究,側重於創業要素的關聯和整合研究。
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一員,經濟的騰飛迫切需要企業創業和成功運營的支撐;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經濟發展的快速起步,產生了大量可供研究的現實素材。實際上,我國的企業創業具有自己的特征,這種與曆史和國情緊密相連的特征使得研究更加有價值。挖掘和提煉我國企業創業的本質規律,深入研究和比較各種創業活動和創業現象的異同,從多個維度探索有別於其他國家的特殊理論,這對於指導我國創業實踐,對於豐富國際創業理論成果都具有重大意義。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我國的創業領域中出現了一種全新的現象:很多具有大中企業工作經曆的管理者,基於各種原因而離開這些企業創建自己的新事業。筆者認為可以將此類根植於人力資源離職的創業現象初步歸結為“裂變型創業”。現在,我們不但可以在高科技領域觀察到“裂變型創業”現象,比如深圳華為公司,而且在傳統產業領域也有很多案例,比如蒙牛公司。“裂變型創業”現象已經不再表現為一種偶然的特殊事件,其正在企業實踐領域尤其是創業領域呈現出逐漸增多之勢。鑒於“裂變型創業”現象的出現、存在和發展,以及相關研究的缺乏和不足,筆者擬運用一種較新穎的研究方法——紮根理論研究法展開對這一新現象的研究,期望能夠從中提煉和挖掘出有價值的結論,對創業領域研究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