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果把沙子、水泥和石頭堆在一起,在沒有水的情況下,這些東西是相互分隔的,它們隻是混合物。但如果在這三樣東西裏加入水,攪拌成混凝土後,本質就會發生變化,它們之間就會實現充分的融合,堅不可摧。這也正是人力資源管理領域中最著名的定理之一:米格—25效應。這一定理所說的是,前蘇聯研製的米格—25噴氣式戰鬥機的許多零部件與美國的相比都十分落後,但因設計者充分考慮了其整體性能,因此米格—25能在升降、速度、應急反應等方麵成為當時世界一流的戰鬥機。因此,最佳整體不是最佳個體的集合,而是通過個體有機的搭配組合,才產生出的最大、最佳效能。
合理的人才搭配可以使人才個體在總體協調下釋放出最大的能量,從而產生出良好的組織效應。一個組織的效能,固然決定於各個人才的素質,但更有賴於人才整體結構的合理。結構的殘缺會影響組織的運轉;能力的多餘或不協調會增加內耗。合理的人才結構,能夠使人才各揚其長、互補其短,由此,發生質的飛躍,誕生一種“集體力”,一種超過個人能力總和的新的合力。
因此,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一定要注意與其他人的配合和相互取長補短,達到絕對的默契。在一個團隊中,既要有盟主,又要有智囊,還要有執行的人。在執行的人中也不是清一色,也要盡量做到才能、性格不一樣,有剛有柔,這樣才能達到性格上的互補。隻有不同類型的人才組合在一起,才能最終形成最佳團隊。在這樣的團隊中。成員之間既和諧又兼容。因此,一個最優秀的團隊一定是人才組合最和諧的團隊,一個合理的人才群體結構,成員之間的才能、才幹是充分協調互補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曾有位博士頗有感慨地對朋友說:“在這個競爭的社會裏,什麼人都不能忽視。”的確,在一個大集體裏,幹好一項工作,占主導地位的往往不是一個人的能力,關鍵是各成員間的團結協作配合。團結大家就是提升自己,因為別人會心甘情願地教會你很多有用的東西。畢業生剛從校園裏出來,不可能獨自承擔一個項目,特別是在程序化、標準化極強的行業裏,每個人隻能完成一部分的工作,團隊合作在很大程度上關係著企業發展的命脈。無法想象一個隻會自己工作,平時獨來獨往的人能給企業帶來什麼。廣州有位人事經理曾直截了當地說:“我從不錄用不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的畢業生。”
在與同事之間的關係處理上,是處處要勝人一頭,還是合作互助呢?這實際上不單是人際關係問題,而且還是道德修養問題。同事之間關係和睦融洽,辦公室氛圍健康向上,對你個人來說,是莫大的好事,對企業的運轉也會產生良性影響。
二戰時期,美軍司令部就是這樣一個優秀團隊,艾森豪威爾、巴頓、布萊德雷等人性情各異,個性鮮明,但又和諧互補,從而組成一支所向披靡的聯合艦隊。
艾森豪威爾注重大局、運籌帷幄、富有遠見,性格又和藹可親,是一位一流的協調者,但卻缺乏具體執行的能力。巴頓性情暴躁、雷厲風行、愛出風頭,這種個性非常適合領導作戰和進攻部隊,他是一個戰爭天才,隨時準備去冒險,他以率領坦克軍大膽突進,攻城掠寨而聞名。他生動活潑的個性能夠感染士兵們的想象力。但他卻個性極強,常常憑借自己的意願辦事。如果隻是艾森豪威爾與巴頓組合,那麼,局勢就會因巴頓的個性而失去控製。於是,布萊德雷加入到了這個組合之中。布萊德雷性格沉著穩重、愛護部下、注重小節,雖然在戰爭中缺少創意,但卻能堅決貫徹上級的命令。當諾曼底登陸最初階段的地麵部隊指揮權問題提出來的時候,馬歇爾對約翰·埃德溫·赫爾將軍說:“巴頓當然是領導這次登陸戰役的最理想人選,但是他過於急躁,需要有一個能夠對他起製約作用的人來限製他的速度,因為熾烈的熱情和旺盛的精力會使他追求冒險的高速。他上麵總要有一個人管著,這就是我把指揮權交給布萊德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