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美國學者桑德拉·黑貝爾斯、裏查德·威沃爾在其最新的《有效溝通》一書中,則將溝通進一步定義為“溝通是人們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過程。這種過程不僅包含口頭語言和書麵語言,也包含形體語言、個人的習氣和方式、物質環境——即賦予信息含義的任何東西。”
對於一般溝通的定義,縱觀以上一些說法,可以說最後一種定義比較全麵、確切和具有代表性。一般溝通原則上完全可定義為:任何的一種信息交換的過程。溝通的過程必須由一些要素組成,溝通過程有失敗與成功之分。從結果上講,溝通存在著有效溝通與無效溝通兩種方式。
綜合以上各種理解和定義,可以將一般溝通科學定義為:用任何方法或形式,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體(如人或電腦)傳遞、交換或分享任何種類的信息的任何過程,就叫做溝通。如果傳遞、交換、分享成功,則溝通成功,該溝通是有效溝通。如果傳遞、交換、分享失敗,則溝通失敗,該溝通是無效溝通。在組織內外部,溝通存在著正式形式與非正式形式,也存在著不同的溝通層次和內容。溝通的內容、形式、載體、渠道都是多種多樣的。
如以溝通的內容為例,它既可以是某一件事實,也可以是某一種情感,也可以是某一項命令,更可以是某一種意見、看法,或者是某一個觀點或思想,當然也可以是某一種情緒。
又以溝通的渠道或信息載體為例,它既可以以語言為載體,又可以以非語言為載體。語言載體又可以細分為口頭語言載體和書麵語言載體。而口頭語言載體又可以分成更多的具體形式。如演講、私人談話、正式會談、小組討論、捎口信、口頭命令、電話、電話會議、錄音帶、可視電視對話等等。書麵語言載體又可以分成備忘錄、信件、內部刊物、布告、文件等。隨著通信和電子技術的發展,更出現了幻燈片、投影、VCD、CD、電子郵件、電子會議等諸多新的溝通途徑。
上述的還僅僅是語言溝通。在現實生活中,更大量的存在的是非語言溝通。一個眼神,一個細小的動作,一個簡單的身體姿態,一件衣服,一個特別的位置等等,諸如此類的眾多非語言途徑,都能構成溝通。
8.與團隊成員溝通的技巧
良好的溝通能力是處理好人際關係的關鍵,尤其在一個大團隊裏,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可以使人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意見,獲得別人的理解和支持,從而和上級、同事、下級都保持良好的關係。相反,溝通技巧較差不僅會常常被人誤解,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有時還會對別人造成傷害,從而破壞團隊的合作氛圍。
“小姐!你過來!”一位顧客高聲喊著,指著麵前的杯子,很生氣地說:“看看!你們的牛奶是壞的,把我一杯紅茶都糟蹋了!”
“真對不起!”服務小姐微笑著說道,“我立刻給您換一杯。”新紅茶很快就準備好了,並且跟前一杯一樣,杯前放著新鮮的檸檬和牛奶。小姐輕輕放在顧客麵前,又輕聲地說:“我建議您,如果放檸檬,就不要加牛奶了,因為有時候檸檬酸會造成牛奶結塊。”聽到這話這位顧客的臉一下子紅了,喝完茶便匆匆離去了。
有人問服務小姐:“明明是他的不對,你為什麼不直說呢?他那麼粗魯,你為什麼不還以‘顏色’呢?”
“正因為他粗魯,所以要用婉轉的方法對待。正因為道理一說就明白,所以用不著大聲!”小姐說,“要用和氣來交朋友!”每個聽到這句話的人都點頭笑了,對這家餐館也增加了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