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像人一樣,應不斷進步成長。團隊進步的基本條件是能持續地學習、反思和溝通,有自我批評的承受力和能力,能不斷找出自身不足的文化,這是團隊成熟和有信心的表現。
——〔中〕張瑞敏
學習楷模
1.塑造高凝聚力隊伍的楊春風
永煤集團城郊礦掘進三隊隊長、勞動模範楊春風從事下井工作已有多年了。他曾多次身臨頂板破碎、底板湧水和斷層阻隔等險境,但都因嚴把安全生產關而安然無恙。工友們總是這樣說,“跟著他幹最安全”。
楊春風說:“要讓全隊140多人都搞好安全生產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給大家設了一條高壓線,就是必須遵守製度,誰也不能碰。
“對於職工容易違反安全規定的事情,我都是先定懲戒性製度。比如隊裏規定對每個發現的安全隱患實行"終身負責製。一旦發現隱患就不允許交接班;確需交接班的,第一責任人也要追蹤到隱患整改完畢。否則,處罰時將追究前一個班的連帶責任。製度執行得好,就能引導和鼓勵職工自覺規範行為。”楊春風還說:“安全這根弦一定要從幹部抓起。”
一次,一名副隊長超額一倍完成了任務,下班升井後非常高興。結果,剛到辦公室就被楊春風狠狠地“收拾”了一頓。原來,該隊正在施工的2302號軌道順槽連接處遭遇斷層,楊春風要求大家嚴控施工進度、確保安全。這名副隊長卻求功心切,明明要求每班隻鋪架一個“工”字鋼棚,他卻鋪架了兩個,有些細微處沒有做好,留下了安全隱患。
楊春風扣減他們一個班次的工作量,又罰了500塊錢。他還在每個班次的班前會上通報此事,打安全生產“預防針”。
楊春風認為:“一支戰鬥力強的隊伍,必然是一支高凝聚力的隊伍。”他說:“隻有懷著對工作最赤誠的情懷,對工友最真誠的關愛,從平時的點點滴滴做起,才能塑造一支高凝聚力的隊伍。”
楊春風說得實在,做得更實在。為了安全生產,他把職工可能影響工作的家中事也照顧到了。
職工小孫有段時間經常請假。這讓楊春風很疑惑,於是,他找機會和小孫當麵談了談,得知其孩子患白血病正住院治療,花費很大。他整天為這事兒犯愁。楊春風馬上倡議組織全隊職工捐款,還積極與礦工會聯係求助。職工們紛紛解囊,礦工會也實施了救助。接到捐助的小孫非常感激,在孩子病情緩解後,他便趕回崗位,工作也更加努力,業績十分突出,還當上了班組長。
職工韓誌獻說:隻要楊隊在辦公室,我們這些職工就總會主動過來談心,特別是周二、周五的職工學習日,辦公室裏總是圍滿了人。大家在一起談工作,談遇到的困難,一起提意見、找對策,真是比一家人還要親……楊春風曾說:“天不怕,地不怕,最怕辜負領導和職工的期望。所以,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都會把工作做好。”
掘進三隊在2301號工地施工,剛推進5米,就遇見了一條落差達3米的正麵斷層,施工操作難度很大。楊春風堅守在現場,不分白天黑夜地與大家一起研究措施,直到綜合掘進機順利通過斷層。那段時間,他怕發生危險,每次下井都要帶班10個小時以上,實在頂不住了才上井歇一歇。
在職工中流傳著這樣一件趣事:2301工地巷道施工快貫通時,楊春風白天下井,晚上在隊部值班。連續的緊張勞累,使他喉嚨發炎疼得說不出話。下井時,楊春風就含著消炎片。職工們就打趣地說他“好雅興,下井還帶糖果吃。”楊春風聽後笑了。
在楊春風帶領下,掘進三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他們所施工巷道多次被評為全礦優良工程,四次被評為示範工程,六次取得全礦質量標準化競賽第一名,兩次取得煤巷掘進勞動競賽第一名。楊春風也獲得集團勞動模範稱號。
2.重視整體健康發展的顧建國
企業的發展與壯大,靠的是企業所有員工的努力,顧建國作為一位成功的企業家,除了他的戰略思想、奮鬥精神,最關鍵的是他能團結一班人,帶領職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顧建國始終把這個關鍵看做是企業發展的一個理念。
在顧建國和他的職工身上有一種獨特的魅力,那是作為一家傳統的大型國有企業,經曆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轉型中的生死考驗之後,煥發出的自強、自尊和自信。顧建國是馬鋼集團公司總經理、股份公司董事長,2005年全國勞動模範,新時期勞模群體中湧現出來的企業領軍人物的一位代表。
“企業班子的團結,是企業發展至關重要的基礎。”有兩個場景讓顧建國和所有馬鋼人終生難忘:
1996年,馬鋼集團出現了月度虧損。與報表上的赤字相比更讓人寒心的是,在年末的一次職工內退中,一萬多人提前退休,有些中層幹部也選擇了早早回家,另謀發展。
2005年,馬鋼舉辦職工運動會,在激昂的進行曲中,馬鋼職工身著統一的服裝雄赳赳氣昂昂地步入會場,激情在每個人心中燃燒,職工們自發打出了“選擇馬鋼,終身無悔”的巨大橫幅,讓人禁不住眼睛潮濕。這就是幾年來馬鋼人走過的心路曆程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