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一塊雞肋(1 / 3)

陸藝緯一走進老陳家那條亂七八糟的胡同,就像回到了老家一樣快活。這裏剛剛有一幢舊樓被拆掉,一群孩子正在瓦礫堆裏捉迷藏。陸藝緯跟他們並不熟,卻很快就融入他們的隊伍。他又蹦又跳,一會兒蹲在牆角的草叢裏找蟈蟈,一會兒從瓦礫堆上摘下一根狗尾巴草,扔給迎麵跑來的小夥伴。這些被成人當成廢墟的地方在孩子們看來簡直就是他們的天堂。平時生活在鋼筋水泥叢林裏,難得見到同齡朋友,大人之間互不來往,孩子們也被大人教導著一家不走一家。陸藝緯五歲前一直跟外婆待在鄉下,在田野裏跑慣了,到了城裏,一直顯得悶悶不樂,隻有跟老陳在一起,他才能找到樂趣。

陸玉姝站在邊上看著兒子靈活地瓦礫堆上蹦上跳下,心中既詫異又驚喜。帶兒子到身邊一晃就三年了,除了國慶長假期間帶他去公園動物園逛過,平常她很少騰出功夫陪兒子。自己心裏裝著太多的事情,對孩子的教育便有些疏忽,要不是碰到老陳這麼熱心的孤老頭子,陸藝緯也許真的永遠感覺不到生活的樂趣了,如果長期這樣下去,顯然會影響孩子的性格。沒有父親已經是他人生的一大不幸,得不到健全的母愛,這個孩子的未來還有什麼希望可言!人可以貧窮,遭遇天災人禍和各種各樣的打擊,但不能缺乏對生活的希望對未來的信心。這些年來,陸藝緯實際上就是她生活的全部希望和信心。她咬著牙把一個又一個屈辱吞下肚裏,就是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比較安適的生存環境。她以為開個花店,看著鮮豔的花兒,人的心情就會舒暢一些,孩子沐著花香睡覺也會格外香甜。然而,她常常在無意之間窺見孩子眉宇之間那種與他年齡不相稱的憂鬱,讓她不由得想起曾經遭受的一切無處言說的累和苦。陸玉姝曾經問過孩子跟媽媽一起生活快樂嗎,得到的是肯定的,但她總能感覺到孩子心裏那小小的世故,他如果高興的時候就看母親的眼色行事;如果不高興了就跟母親頂牛,擺出一幅十頭牛也拉不動的架勢。這不是七八歲的孩子應該有的表情。

冬日的黃昏一眨眼就過去了,剛剛還可見樓頂的一抹夕陽紅,一個轉身,四周已經黑漆漆的。這一帶處於拆遷區,路燈早已壞掉,行人隻能摸黑前行。陸藝緯在這兒玩了大約二十分鍾,就被陸玉姝叫了過去。

“趕緊去看陳爺爺。等會兒天更黑了,咱們怎麼從這些磚頭瓦渣中間穿過去!”陸藝緯本來還想玩一會兒,一聽母親這麼說,就乖乖地走了過來。

住在這一帶的大多為在城市打工的民工、擺攤的小商販、拉客的三流小姐……樓下擺滿了小推車、三輪車、竹板床、扁擔、燒黑的鋁鍋、蜂窩煤爐……有人用扇子扇著蜂窩煤爐做飯,孩子們在雜物中間像老鼠一樣靈活在竄來竄去。米糊味、炒菜味、油煙味、食物的黴腐味在微寒的空氣中蕩漾。陸玉姝剛到這座城市的時候,就租住在這樣的城中村裏,白天,那些跟她一樣在鬧市寫字樓上打工的年輕人會穿上廉價的劣質西服,夾著公文包從這些雜物中穿出去乘公共汽車,他們是保險公司的銷售員、商品推銷員、私立學校的臨時代課教師,或者大學畢業還沒有找到具體工作又不願意回到鄉下老家的年輕人。巷子周圍擺攤兒的小商販簡直就是他們的衣食父母,下班歸來,他們拖著疲憊的軀體走下公共汽車,早已饑腸軲轆,聞著蜂窩煤爐上竄出的爆米花、燒餅、炒菜的香味會不由得流口水,大多時候,他們會順便買一塊煎餅、帶兩三個水果對付一頓晚餐。那些擺小攤兒的對這些穿著西裝的年輕人並無芥蒂,往往一邊給他們包裝食物一邊跟他們拉一拉天氣、物價或者白天發生在巷子裏的新聞。他們彼此依存,生活在城市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