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白崇賢第五代管理(1 / 1)

白崇賢第五代管理

新觀察

作者:顏曉梅

他曾擔任華人首富蔡萬霖、台塑大王王永慶、印尼富豪林紹良及泰國正大集團、中國頂新(康師傅)集團、四川希望集團、香港金利來集團的企管顧問及發展顧問;他曾成功地為香港及東南亞1000多家中外企業進行過管理經營輔導;他還為大陸500多家企業進行過診斷,他就是“第五代管理”理念的創始人、榮獲“台灣最傑出企業家獎”的白崇賢教授。12月9日,白崇賢抵延為閩北企業界作“企業管理創新”專題講座,引起我市企業界人士的廣泛興趣,期間,他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第五代管理的創造者

在管理學上,人們通常把第一、二代管理,稱為機器式的管理;第三、四代管理,稱為人性化的管理,而白崇賢創造的“第五代管理”,是求樂的管理,讓人樂在工作、樂在超越、樂在成功,走在歡笑的人生路上。

前四代管理理念在於求“實”、“質”、“味”、“速”,缺乏人性化。而“第五代管理”應該是求樂(重視心智科技的啟迪和運用,追求的是快樂的人生願望)。老板創業,企業開發產品不再是一件苦活,而是一場樂在其中的智力遊戲。第五代管理者提倡,把員工當成老板事業的夥伴,與老板一起工作、一起高興、一起傷心、一起學習;還提倡“調身、調心、調氣”,以此讓企業與經營者健康發展。

如何化解WTO的壓力

中國加入WTO已經一周年,隨著時間的推移,沒有了過渡期的保護政策,中國企業麵對WTO的壓力會越來越大,怎麼才能化解壓力,抓住機遇。白崇賢的答案是:練好內功,由小做大。

企業“練內功”要解決好三個方麵的問題。一是產品質量問題。中國企業一定要有質量意識,要強化質量。二是降低成本。成本降不下來,企業就無法生存。三是效益速度問題。任何企業隻有具備靈活應變的能力才能應對市場的多變性。

人“材”、人“才”、人“財”

隨著中國加入WTO、國際化實力與人才的競爭日益激烈,全球戰略與有效資源整合的時代已臨近。中國的企業已意識到企業競爭的本質便是“人才素質”的競爭。但如何才能發揮人才的最大潛能為企業服務?白崇賢談了他的人才觀。

白崇賢認為,人跟人最大的差異在於智力,一個企業若沒有優質能力素養的人力資源注入企業,則企業終將因自身的老化而被無情的企業運作規律所淘汰。但一廂情願式的追求人才,卻沒有相對應的配套的人力資源規劃之程,則可能將“人才”倒退成“人材”,甚至是“廢才”,而無法將“人才”升級為“人財”(指人的智力轉化為財富)。

白崇賢特別指出,人力資源規劃工程實際上是指,企業在引進人才的同時,就要創造一個讓人才得以深造的環境。隻有這樣進入企業的人才,才能蛻變成為企業創造效益的“人財”。所謂“深造的環境”就是選擇最好老師,最適合企業發展的課程,讓人才在企業中不斷“充電”。白崇賢在結束采訪時說,中國曆來崇尚學而致上的觀點,作為現代人,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學習、學習再學習。

(標題為本刊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