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軍隊食品冷鏈物流建設探析(1 / 3)

軍隊食品冷鏈物流建設探析

政府與公共管理

作者:佟昊達

摘要:隨著軍隊餐飲質量的提高,奶質品、水產品、熟食品走上了部隊的餐桌。這類食品在豐富軍隊飲食結構的同時,具有高度的易腐性,給軍隊食品安全帶來了隱患。此外現階段我國國家利益向海洋拓展,艦艇部隊從淺藍走向深藍,長時間的海上航行對食品保質期限提出了更為苛刻的要求。冷鏈具有延長食品保質時間、防止食品汙染、保證食品安全的特點,為我軍食品保鮮提供了有效的解決途徑。

關鍵詞:軍隊食品冷鏈物流發展對策

一、食品冷鏈物流的內涵及特點

經長期的研究證明,在低溫凍結環境中,食品體內的化學變化將會趨緩,適當的低溫環境可以有效降低生鮮農產品的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減少食品內部所含營養及水分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緩食品的變質過程1。食品冷鏈物流就是在此基礎上結合保鮮需求與製冷技術、貯藏技術、運輸技術而發展建立的一種專業化的低溫物流方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中對於冷鏈的定義是:“冷鏈是指根據物品特性,為保持其品質而采用的從生產到消費的過程中始終處於低溫狀態的物流網絡”。

食品冷鏈物流是以低溫冷藏為核心要求的技術密集型物流係統。需要研發專門的設施裝備,確保食品在“從田間到餐桌”整個運作過程,處於適合的溫度環境中。食品冷鏈物流又是一個龐大的資金密集型工程。冷庫建設與在途冷藏運輸建設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僅以冷藏車為例,一台性能先進的冷藏車就要上百萬元,即使是小型冷藏車,也要30萬元至40萬元3。食品冷鏈還是一個高度集中的信息密集型管理方式。需要建立高效、準確的信息係統,協調從生產商到最終用戶各個作業環節,確保“無脫鏈”。

二、我軍食品冷鏈物流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軍還沒有建立一套能夠有效對需求冷藏的食品進行從采集生產、冷藏加工、冷藏運輸、冷藏儲存等一套完整的冷鏈監控管理體係。究其原因主要有幾下幾個方麵的問題:

1.技術標準缺位,食品冷鏈存在短板

我軍飲食保障中所涵蓋的需要冷藏的易腐食品種類有上百種。不同種類的食品所要求的低溫貯藏環境及各項技術指標不盡相同。例如:牛奶、蛋類、水果及蔬菜適宜在0℃至7℃的環境中貯存;肉類、水產品適宜在-2℃至2℃的環境中貯存;速凍食品、冷凍農產品等適宜在-18℃及以下的環境中貯存;生魚片適宜-50℃的超冷環境下貯存。目前,我軍在食品冷鏈中細化的係統性的技術指標處於空白狀態,未製訂與部隊飲食保障相適應的食品冷鏈管理標準和規範。此外我國在冷鏈物流上尚無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標準可供參考執行。由此造成了我軍目前食品冷鏈管理上處於“無據可依”的狀態。

2.缺乏有效監管,食品安全留有隱患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長以及軍費投入的提高,我軍對於飲食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牛奶、肉類、水產品以及各種農副產品出現在官兵的餐桌上。這些農副產品具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在常溫狀態下難以貯藏,容易腐敗並導致食物中毒。由於易腐食品在一定條件的貯藏時間是一定的,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因此,為最大化提高部隊易腐食品食用的安全性,要從食品生產直至製作完成放上餐桌的整個過程避免在單個冷鏈環節的操作不當導致食品變質。尤其是艦艇部隊從淺藍走向深藍,遠洋作戰要求最大化食品存儲周期。因此,必須在食品采購過程中盡量縮短進入艦艇冷庫前的食品生產及運輸時間,從而最大化易腐食品在艦的存儲周期。目前我軍尚未建立嚴格的冷鏈物流的監管機構,存在部分供應商為降低成本損耗,將臨近保質期限的食品供給部隊,以及采用土辦法對需要冷藏的農副產品進行運輸的現象。極大的影響了食品的貯藏周期及食品安全。

3.經費缺口較大,人員裝備技術水平落後

目前,我國食品冷鏈建設成果已在我軍飲食保障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部分冷藏設備,如食品冷櫃、冰箱等等,已經列裝到基層。為部隊完成平時保障、多樣化軍事任務保障發揮了巨大貢獻。此外,部分處於山區、孤島的小、散、遠單位由於交通不暢,建立了較大規模的食品冷庫,可在無法得到補給的情況下,保證官兵在一段時間內吃到健康、營養、新鮮的食物。但是,由於整體經費不足,我軍與西方發達國家在冷鏈裝備技術水平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具體表現在:一、我軍食品冷鏈設施和冷鏈物流裝備總體數量偏低,難以滿足較大規模戰爭的需要;二、設施裝備不配套,自動化程度不高,在食品運輸過程中的保鮮及包裝技術落後,造成了“有冷無鏈”現象;三、雖然部分食品低溫貯藏及運輸裝備已經應用於部隊,但由於缺乏食品冷鏈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使用人員對食品低溫裝備的操作隨意性較大,破壞了冷鏈全過程的連貫性,容易造成“脫鏈”現象,給部隊食品安全造成了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