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臨產後產婦家屬實施同步健康教育對分娩的影響(1 / 2)

[摘要] 目的 觀察阿托伐他汀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ACS)的效果。方法 回顧分析ACS患者68例資料,隨機分為阿托伐他汀組及常規治療組並比較效果。結果 阿托伐他汀組膽固醇及炎性指標均有顯著變化,而對照組僅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顯著下降,且與阿托伐他汀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關鍵詞] 急性冠脈綜合征; 阿托伐他汀; 高敏C反應蛋白; 血脂

[中圖分類號] R54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3-44-02

急性冠脈綜合征(ACS)發病的病理生理基礎為血管內的炎症反應,高敏C反應蛋白(hs-CRP)為動脈粥樣硬化的炎症反應性指標。2006年7月~2009年7月我們觀察早期應用阿托伐他汀治療ACS患者並觀察患者血脂及hs-CRP水平變化,評估早期短療程他汀類藥物治療對ACS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均為我室收治的ACS患者共68例,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齡41~79(60.3±7.9)歲。ACS診斷標準按ACC、AHA專家製定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有陣發性或持續性心前區疼痛,並經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鈣蛋白酶學檢查、心電圖診斷為不穩定型心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

排除標準:急性感染者、4周內服用抗炎及降脂藥物者、惡性腫瘤、慢性結締組織疾病或免疫性疾病、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或糖尿病患者等。避免使用與他汀類藥物有協同誘發疾病的藥物,如免疫抑製劑、紅黴素等。

根據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阿托伐他汀組)及對照組(常規治療組)各3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麵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阿司匹林、硝酸酯、肝素、β受體阻滯劑及ACEI等治療,不使用其他調脂、消炎、抗氧化藥物。治療組加服阿托伐他汀,每次20mg,每晚1次,療程8周。

兩組分別在治療前、治療後8周抽取空腹靜脈血,為避免批間誤差和測量誤差,冷凍保存,集中監測甘油三酯(TG)、血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高敏C反應蛋白(hs-CRP),此外定期4、8周末檢測肝腎功能及血尿常規,及時發現藥物副作用。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各項指標以χ±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兩樣本均數的t檢驗,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