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格列奈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分析(1 / 2)

[摘要] 目的 觀察益宮顆粒治療產後惡露不絕(氣虛血瘀型)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擇220例中醫診斷為產後惡露不絕的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分別給予“益宮顆粒”和“產複康顆粒”治療7d後,觀察兩組治療前後的總體療效。結果 中醫證候療效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2.5%,對照組為70.8%,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產後惡露不絕; 益宮顆粒; 治療

[中圖分類號] R289.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3-55-02

產後血性惡露持續10d以上仍淋漓不盡者稱“產後惡露不絕”,又稱“惡露不盡”、“惡露不止”。產後惡露不絕是中醫產科臨床常見病,由於產時耗傷氣血,勞傷經脈,或產後感染熱邪而致氣血運行失常,主要表現為:產後陰道出血時間延長、色紫黯兼有血塊,伴見腹痛。根據產後多虛多瘀的中醫理論選用益宮顆粒,治療產後惡露不絕,收到滿意的療效。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臨床研究方法對220例產後惡露不絕患者服用益宮顆粒作為治療用藥,對其療效進行觀察和評定,現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實驗治療產後惡露不絕病例220例,均為2007年1月~2008年12月門診及住院患者。采用隨機對照觀察方法,凡符合納入標準的對象。年齡23~38歲;病程12~25d;經產婦14例、初產婦206例,其中陰道分娩126例,剖宮產94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107例和對照組113例,兩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P>0.05)。治療過程能按規定服藥,治療前後觀察指標完整。

1.2 病例選擇標準

病例根據全國高等醫藥院校統編教材[1]的有關內容製定進行選擇。

1.2.1 中醫病名診斷標準 產後惡露不絕是指產後血性惡露持續10d或以上仍淋漓不斷者。

1.2.2 中醫證候診斷標準 (1)氣虛兼血瘀證:主症:產後血性惡露持續10d或以上仍淋漓不斷,量少淋漓或量較多。次症:1)血色淡紅或紫黯;2)血質稀薄或兼有血塊;3)小腹空墜或疼痛;4)自汗;5)神疲乏力;6)少氣懶言;7)麵蒼白而晦暗;8)舌淡紫或有瘀斑;9)脈緩弱或弦澀。凡符合主證及次證中的三項者,即可診斷。(2)中醫症狀評分標準:產後惡露不絕氣虛兼血瘀證中醫症狀根據主症(出血持續時間、出血量)和次症(血色、血質、小腹空墜或疼痛等)進行評分。

1.2.3 納入病例標準 (1)符合產後惡露不絕之中醫診斷標準;(2)中醫辨證屬氣虛兼血瘀證。(3)年齡20~40歲。凡符合上述標準者,即可納入病例。

1.3 方法

試驗方法采用隨機對照試驗。治療組藥物為益宮顆粒,陝西健民製藥有限公司;對照藥物選用產複康顆粒。給藥方法:治療組每次益宮顆粒10g(1袋),每日3次,口服;對照組每次產複康顆粒10mg,每日3次,口服。療程為7d。隨訪時間:產後惡露不絕痊愈者的隨訪時間為產後42~60d;用藥期間所有病例除以上治療外,不得使用其他與本病治療有關的藥物和治療措施。

1.4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及《中藥新藥治療產後惡露不絕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1.4.1 中醫證候療效標準 證候療效率=(治療前總積分一治療後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痊愈:服藥後證候療效率≥95%;顯效:服藥後中醫症狀明顯減輕,證候療效率≥70,1.4.2 中醫症狀療效標準 痊愈:服藥後中醫症狀消失;顯效:服藥後中醫症狀明顯改善,較前下降2個等級;有效:服藥後中醫症狀有所改善,較前下降1個等級;無效:服藥後中醫症狀無改善或加重。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AS6.12統計分析軟件進行計算。主要療效指標的最終評價要進行PP分析(即符合方案數據集分析 per-protocol)和ITT分析,即意向性分析(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將最後一次觀察到的結果轉到試驗最終,各組在終點時評價療效的受試者數與試驗開始時保持一致。等級資料、計數資料用CMH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或協方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