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醫務人員手衛生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的探討(1 / 2)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鏡器械清洗質量的影響因素,采取相應的管理對策,預防醫院感染的發生。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10年來在清洗腹腔鏡器械中,嚴格執行操作流程,逐步完善各項設備,專科人員不斷地借鑒與學習,做好質量監測管理工作。結果 提高了腹腔鏡器械清洗質量,在預防醫院感染方麵收到了滿意的效果。結論 嚴格把握好清洗工作中的每個環節,專人管理專科器械,不斷提高手術器械管理水平。

[關鍵詞] 腹腔鏡器械; 質量; 原因分析; 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 R197.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3-92-02

隨著腹腔鏡外科手術適用範圍的不斷擴大,21世紀外科的發展趨勢為外科微創化,腹腔鏡外科手術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為更順利地開展腹腔鏡外科手術,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保障病人的安全,預防醫院內感染的發生,杜絕醫療糾紛,腹腔鏡器械清洗這一環節尤其值得重視。我院開展腹腔鏡手術10年來,完成腹腔鏡手術6000餘例,在清洗工作中嚴格執行操作流程,出現的問題及時地改進,設備的逐步完善,護理專業人員的借鑒與學習,不斷地總結經驗,清洗技術日趨成熟,提高了器械的清洗質量,保證消毒或滅菌的成功,在預防醫院感染方麵收到了滿意的效果。

清洗(去汙)即使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將物品上的有機物、無機物和微生物減少到最低水平。目前,清洗潔淨程度應達到[1]:降低物品上的生物負荷;去除有機物、無機物的汙染;滅菌時達到無菌保證水平(SAL)10-6。清洗為物品進行消毒工作的初始環節,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故在清洗工作中應嚴格執行操作流程和專科管理製度,采用流動水、清洗劑、多酶洗劑、自動超聲清洗消毒機、棉棒、細鋼絲、高壓水槍、高壓氣槍、蒸溜水等對內鏡器械進行清洗,現將影響因素及管理對策綜述如下。

1 影響腹腔鏡器械清洗質量的因素

1.1 腹腔鏡器械結構的複雜性

器械精細,管腔狹小,有很多小關節,小縫隙,小螺帽,且表麵不光滑,使附著在其上麵的有機物不易清洗淨,與細菌形成微生物菌落,使消毒劑、滅菌劑、抗菌劑的作用減弱,導致物理或化學的消毒滅菌方法失敗,嚴重影響滅菌效果[2]。

1.2 器械汙染有機物幹結

器械使用後未及時保濕處理,使清洗難度增加,清洗質量受到影響。

1.3 未嚴格執行清洗操作流程

如組裝配套器材該拆開的未拆開,未使用流動水,清洗時關節未打開,官腔未使用高壓水槍徹底衝淨,省略清洗流程。

1.4 清洗時間不夠

由於人員編製緊張,未配備專業器械清洗護士,手術台次的增加,造成預洗和主洗的時間不足,不能充分去除有機物。

1.5 清洗設備不齊全

無專用清洗池及設備。清洗後幹燥不徹底,器械再次受汙染。

1.6 多酶洗液的使用不規範

未按照廠品說明與器械汙染程度配備濃度及清洗時間不夠。

1.7 護士的素質有待提高

無固定護士,入手術室時間不久的護士,臨床經驗欠豐富。

2 評價效果的方法[3]

2.1 目測法

肉眼觀察判斷:1)器械表麵無汙跡、血跡、鏽跡,軸節張合數次的不同位置及縫隙處用棉簽擦拭均無汙跡。2)器械無損傷。3)器械表麵應光亮。

2.2 細菌培養計數法

僅反映細菌汙染水平,並不反映各種有機物的汙染程度。

2.3 潛血實驗

血紅蛋白中的含鐵血紅素部分催化分解試劑中的過氧化氫,並釋放新生態氧,氧化上述色質物質而呈色。

2.4 藍光實驗

利用血液中的過氧化物酶與試劑中的過氧化氫相互作用時隱色化合物的氧化發生顏色改變,通過顏色變藍顯示液體或表麵上的殘留血液。

3 管理對策

3.1 業務培訓

專科器械專人管理:專科組長負責本組護士的業務技術培訓工作,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並向護士長彙報,負責本專科儀器設備的管理和手術器械、手術用品的調整與補充以及手術間的管理,以保證器械的清洗質量。

3.2 必備的設施

科學的作業流程應采用流動水、清洗劑、多酶洗劑、自動超聲清洗消毒機、棉棒、細鋼絲、高壓水槍、高壓氣槍、蒸溜水等設施,按初洗、酶洗、水洗、末洗、幹燥等程序對內鏡器械進行徹底清洗。

3.3 清洗工作中的具體管理流程

預處理(保濕、記錄、分類、浸泡)-多酶清洗(40℃)-漂洗(除鏽、漂洗)-潤滑(1︰200親水性潤滑液)-幹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