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老年人; 大麵積; 帶狀皰疹
[中圖分類號] R752.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3-106-01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膚病,臨床上比較常見,但是早期診斷卻很困難,容易誤診漏診。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免疫抑製藥物的應用,本病日益增多,發病率與嚴重性均隨年齡增長,故老年人發病率較高,據報道60歲以上為24.5%[1]。皰疹麵積較大的老年性病例臨床上較為少見,現將門診治療的1例報道如下。
1 病例報道
患者男性,72歲,退休幹部。因“上腹部疼痛3d”就診。患者無明顯誘因感上腹部持續性隱痛,疼痛無規律,部位不明確,性質不確定。無反酸、噯氣,無惡心、嘔吐,無發熱、黃疸、嘔血及黑便史,無頭痛、頭暈、胸悶,有時胸前區偶感不適。食欲尚可,食堂就餐,二便正常,既往有高血壓、冠心病病史,一直口服伲福達、洛丁新降壓,每日各1片,阿司匹林腸溶片每日3片,硝酸異山梨醇片每日3~6片。體檢:T 36.8℃,血壓130/80mmHg,P 67次/min,鞏膜無黃染,頸部淺表淋巴結未觸及。心肺未見異常。腹部稍膨隆,軟,無皮疹,無明顯壓痛,肝脾未觸及,莫非氏征(-),未觸及包塊,無移動性濁音,腸鳴音正常。心電圖檢查示:竇性心律,大致正常心電圖。B超檢查示:肝膽脾胰雙腎未見異常。初步印象:1.腹痛待查,胃腸功能紊亂?2.冠心病心絞痛發作?矚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5mg(必要時),予健胃消食片3片,每日3次嚼服,正常飲食,密切觀察病情。2d後,患者複診,訴不適感麵積擴大,胸前區、腹部都有痛感,腰背部有隱痛感,體檢胸腹部皮膚正常,無皮疹、癤腫,腎區叩擊痛(-)。患者又訴左大腿也感不適,遂充分暴露雙下肢,發現左側大腿及臀部各有3~4個淡紅色皮疹,稍高出皮麵,無滲出。懷疑帶狀皰疹,予阿昔洛韋軟膏外擦患處,B族維生素口服。矚患者上級醫院複診。患者兩天後去朝陽醫院,明確診斷為帶狀皰疹,予膦甲酸鈉氯化鈉注射液(可耐)3.0g,靜滴,1次/日,泛昔洛韋片口服,外用皮膚康洗液、莫匹羅星軟膏(百多邦)。複診時皰疹已很明顯,麵積大,皰疹暗紅色,部分融合呈片狀,皰壁緊張發亮,皰液澄清,表麵無潰破。皮疹圖像見圖1。經兩周治療後,皮疹逐漸幹涸結痂,無新發皮疹,無後遺神經痛發生。
2 討論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致的以沿單側周圍神經分布的群集性小水皰為特征的皮膚病。早期臨床表現不典型,如低熱、全身不適、食欲不振等,在即將出現皮疹的部位或周圍部位皮膚不適,出現疼痛,在出現全身或局部前驅症狀1~4日後,皮膚出現群集的小水皰或丘皰疹。神經痛是本病特征之一,可在發病前或伴隨皮損出現[2]。老年患者常較為劇烈。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為3~4周。
本例患者為老年男性,臨床表現很不典型,自發病到疹出到皰疹結痂,神經痛均不明顯,考慮和個人體質有關。出疹部位一直無明顯異常感覺,病程遷延,出疹較晚,神經痛不明顯。加之有冠心病心絞痛發作病史,很容易首先考慮不典型心絞痛發作,根據疼痛部位又容易考慮消化道的疾病。故本例病例沒有做到早期明確診斷。因此,在今後臨床工作中對以頸肩部、胸腹部持續不典型疼痛為主訴的患者,無明顯陽性體征時,在排除常見疾患外,一定要詳細反複查體,不要忽略對皮膚的檢查以及觸痛覺檢查。
老年人帶狀皰疹的治療主要是抗病毒、鎮痛及預防細菌感染等。本病例治療尚及時,門診連續靜脈用藥(可耐)治療14d,口服抗病毒藥物,外用抗感染軟膏。由於皮疹麵積較大加病人體型偏胖,臥床擠壓,導致部位融合皮疹化膿感染(見圖2),經及時引流,酒精濕敷患處,較快吸收幹涸,結痂愈合。
抵抗力下降是帶狀皰疹發病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應勞逸結合注意休息,多喝水、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適當鍛煉身體,提高機體抵抗力。對出現莫名原因的皮膚疼痛或皰疹,應及早到正規醫院診治。在發病前幾天急性期內,通過介入技術,對受病毒侵襲的神經細胞直接給藥,阻斷對疼痛感覺的神經傳導,是目前治療的一種較理想手段。
[參考文獻]
[1] 王埃勝. 560例帶狀皰疹臨床分析[J]. 臨床皮膚科雜誌,1997,26:367.
[2] 張學軍. 皮膚性病學[M]. 第5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68-69.
(收稿日期:200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