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丁卡因誤入中耳致內耳功能障礙1例(1 / 2)

[摘要] 急性炎症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即格林巴利綜合征(GBS)是與自身免疫有關的周圍神經髓鞘脫失導致的一種疾病,主要表現為脊神經和周圍神經的損害,是神經內科常見疾病之一,而累及視神經的格林巴利病例則少見報道。本病例發病過程中伴有雙眼視力下降、眼瞼閉合不全及口角歪斜等症狀,腦脊液檢查出現蛋白-細胞分離現象,經激素治療後基本恢複正常,符合視神經炎等顱神經病變的臨床特點,在GBS臨床症狀中極為少見。

[關鍵詞] 視神經炎; 顱神經; 格林巴利綜合征

[中圖分類號] R7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3-107-02

急性炎症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即格林巴利綜合征(GBS),是神經內科常見疾病之一。本病病例以麵神經麻痹、眼肌麻痹及視神經炎為主要表現,臨床較為罕見,現報道如下。

1 病例報道

患者,男,46歲,主因“左眼瞼閉合不全口角右歪40餘天,伴視物重影30餘天”入院。患者於就診前40餘天無明顯原因及誘因出現左側口角麻木,左眼瞼不能閉合,口角向右側歪斜,於當地醫院門診治療後稍好轉(具體不詳),但未完全恢複。就診前30餘天患者突然出現雙眼視力下降,視物模糊,伴視物重影,於當地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當時測視力為“0.5”,行頭顱MRI檢查未見明顯異常,經口服強的鬆等治療(起始量為50mg,劑量調整過程不詳)後視物重影症狀消失,視力恢複正常,閱讀報紙等與發病前相比無異常。就診前20d患者再次出現視物重影,伴四肢麻木感,並逐漸加重,於當地人民醫院行腰穿腦脊液檢查示“WBC 200×106/L,淋巴細胞63%,蛋白102.40mg/dL”,經治療後(具體診療過程不詳)症狀未見好轉,經由門診收入院。入院症見:向左視物重影,左眼瞼閉合不全,口角向右歪斜,四肢麻木,無肢體無力,無發熱,無惡心嘔吐,大小便正常。既往史:2005年因“小腸疝”於當地醫院行手術治療;否認高血壓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認家族遺傳病史及類似病史。吸煙史20餘年,每天約2包;偶有少量飲酒史;否認家族遺傳性疾病史。

體格檢查:內科查體未見明顯異常。神清語利,高級皮層功能正常。粗測視力視野正常,眼球向各方向活動靈活,向左側凝視有複視,虛像在實像內側。左側額紋、鼻唇溝變淺,左眼瞼閉合不全,露白約6mm,鼓腮漏氣,示齒口角向右側歪斜。其餘顱神經檢查未見異常。四肢未見肌肉萎縮及假性肥大,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共濟運動、深淺感覺檢查未見異常。四肢腱反射消失。病理征未引出。腦膜刺激征陰性。實驗室檢查:頭顱MRI(當地人民醫院)未見明顯異常。腦脊液常規及生化檢查(當地人民醫院):白細胞總數200×106/L,淋巴細胞63%,蛋白102.40mg/dL。入院診斷:多顱神經損害。入院後複查腰穿,壓力150mmH2O,腦脊液外觀清亮,腦脊液常規:WBC 4×106/L,潘氏試驗+。腦脊液生化:蛋白128.6mg/dL,其餘未見異常。肌電圖未見自發電位,所測運動感覺神經傳導速度及波幅基本正常,左及右尺神經F波潛伏期均正常,左及右脛神經H反射均未引出。眼同視機檢查:左眼上直肌麻痹。雙眼視力檢查均為1.0。血清免疫固定電泳:未見異常寡克隆區帶。尿本周氏蛋白:陰性。血生化、抗HIV抗體、自免六項、相關抗原、甲功檢查等均未見異常。入院後繼續給予強的鬆門診劑量(20mg/d)口服,甲鈷銨(1000μg,1次/日)肌注。並給予免疫球蛋白0.4g/(kg·d)靜滴,連續3d。經以上治療後患者視物重影消失,左側眼瞼閉合好轉,露白約1mm,四肢麻木感基本緩解。出院診斷:格林巴利綜合征。出院後繼續口服強的鬆(20mg/d),每2周減量5mg。停藥複診時左眼瞼閉合基本完全,無明顯露白,無視物重影及視物模糊,四肢無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