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頜骨多發性含牙囊腫1例(2 / 2)

1 材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我院2006年1月~2009年6月收治孕婦患下頜智齒冠周炎156例,隨機分為兩組:蒲地蘭組81例,碘甘油組75例。年齡21~32歲,孕齡5~25周。智齒阻生情況:垂直阻生90例,前傾阻生51例,水平阻生9例,舌向阻生6例。

入選標準:患者有後牙疼痛發作史。檢查見第三磨牙萌出不全,冠周組織紅腫、糜爛、觸痛,盲袋內有膿性分泌物溢出,伴張口受限、吞咽疼痛,患側頜下淋巴結腫大、壓痛。就診前均未使用其他抗菌藥物。

排除標準:伴有全身嚴重感染及係統性疾病者、對碘甘油過敏者、試驗中途停藥者、使用其他消炎藥物者。

1.2 應用材料

江蘇濟川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的蒲地藍消炎口服液,武漢大學口腔醫學院材料廠生產的碘甘油製劑。

1.3 治療方法

所有病例均用3%過氧化氫溶液和0.9%氯化鈉注射液反複衝洗患側智齒冠周齦盲袋,至溢出液清亮為止,擦幹局部後,試驗組用消毒藥棉做成棉撚,蘸蒲地藍口服液輕輕送入盲袋內,並用10mL蒲地藍口服液含漱3~5min。對照組采用碘甘油棉撚置入盲袋內,觀察15min看有無過敏反應。患者每天換藥1次,均由同一醫師完成操作,並觀察1~5d的療效。然後進行對比分析。治療期間,兩組病例均不使用其他抗生素。

1.4 療效標準

痊愈:2~3d內智齒冠周牙齦局部紅腫、疼痛消退,炎性滲出物消失,張口及咀嚼進食恢複正常;好轉:3~5d內智齒冠周牙齦局部紅腫、疼痛減輕,炎性滲出物減少,張口及咀嚼進食功能改善;無效:治療5d以上症狀無改善或有所加重。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0.0軟件完成統計處理,試驗結果使用χ2檢驗分析,P

2 結果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3 討論

智齒冠周炎主要發生於18~30歲智齒萌出期的青年人和伴有萌出不全阻生智齒的患者。而目前我國育齡婦女以20~30歲居多,孕婦由於體內激素水平及飲食習慣的改變,易導致智齒冠周炎的發作。智齒冠周炎給孕婦帶來痛苦,嚴重者甚至影響胎兒發育[2],需及時進行治療。但妊娠期的治療必須考慮母體和胚胎發育兩方麵,出於對孕婦安全考慮和醫生責任的自我保護,妊娠期的智齒冠周炎治療比較棘手,應權衡利弊,要盡量避免全身使用抗生素,減少孕婦的擔心和醫生的憂慮,因此,我們在治療時盡量遵循局部用藥的原則。

根據中醫學理論,智齒冠周炎的發病與胃腸、肝膽等髒腑有著密切的關係。當脾胃、肝膽濕熱蘊聚時,常循經上擾,引起牙齦紅腫疼痛或溢膿。蒲地藍消炎口服液由黃芩、蒲公英、苦地丁、板藍根4味中藥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抗炎消腫的功效。方中黃芩性味苦寒,功能主治為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3]。本組在智齒冠周炎的局部用藥中,選用蒲地藍與通常使用的碘甘油進行對比研究,發現蒲地藍組的痊愈患者明顯增加,而無效患者明顯減少,與碘甘油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且顯效時間明顯縮短,說明與傳統方法比較,蒲地藍療效顯著,其製劑為純中藥配方,無毒副作用,具有安全、高效、可靠的特點,避免了全身使用抗生素的不良反應和手術治療的痛苦,尤其適用於孕婦罹患的智齒冠周炎。

孕婦的智齒冠周炎發生比例很高,約占孕婦口腔頜麵炎症疾病的87.43%[4],提示育齡婦女在懷孕前應做好早期檢查,重視口腔疾病的防治,對於智齒的阻生狀況進行評價、決策,采取恰當的治療措施,避免孕期發作的影響。對於下頜智齒牙位不正、無足夠萌出位置,相對的上頜第三磨牙位置不正以及為避免智齒冠周炎反複發作者,均應在懷孕前盡早門診拔除。

[參考文獻]

[1] 邱蔚六. 口腔頜麵外科學[M]. 第5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33.

[2] Dasanayake AP. Poor perio dontal health of the pregnant women as a risk factor for low birth weight[J]. Annals of Perio Dotology,1998,3(1):206.

[3] 馮希勇. 蒲地藍消炎片質量標準研究[J].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8, 22(2):38-40.

[4] 武潔,朱維建,牟潔,等. 3117例孕婦口腔科門診初診病例統計分析[J]. 口腔研究,2008,24(1):85-87.

(收稿日期:2009-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