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RCT後磨牙II類洞樹脂充填的療效觀察(1 / 2)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手術治療重症顱腦損傷的可行性、安全性與臨床經驗。方法 對2005年7月~2008年7月在我院行手術治療的60例重症顱腦損傷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隨機選取同期采用非手術治療的3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結果 手術組:良好29例,良好率48.33%;植物生存或死亡14例,占23.34%。非手術組:良好8例,良好率26.67%;植物生存或死亡14例,占46.67%。手術組的良好率明顯高於非手術組;手術組的植物生存或死亡率明顯低於非手術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重症顱腦損傷; 手術治療; 療效分析

[中圖分類號] R651.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3-121-02

重症顱腦損傷病情重、進展快、死亡率高、救治空間小、預後差,這些都是神經外科界所公認的特點[1]。本科自2005年7月~ 2008年7月共手術治療重症顱腦損傷患者60例。本文對手術治療的60例重型顱腦損傷病例進行分析總結,探討分析有效的救治策略。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5年7月~2008年7月共手術治療重症顱腦損傷患者60例,其中男44例,女16例,男女比例為2.75∶1;年齡5 ~ 69歲,平均年齡(36.8±5.6)歲;患者以青年男性為主。對照組30例非手術治療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情況與手術組無差異。

1.2 致傷原因及臨床表現

手術組60例患者的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39例,占65.0%;墜落物砸傷7例,占11.67%;打擊鬥毆傷6例,占10.0%;高處墜落傷4例,占6.67%,銳器傷2例,占3.33%;其他2例,占3.33%。對照組30例采用非手術治療的患者的致傷原因分布與手術組無差異。顱腦損傷範圍及部位以硬膜外血腫最多見,餘依次為硬膜下血腫、腦挫裂傷、腦內血腫、幕上硬膜外血腫、幕下血腫及多發性腦內血腫、彌散性腦腫脹(DBI)、彌散性軸索損傷(DAI)等。手術組患者中共有合並傷18例,占30.0%;非手術組患者中共有合並傷8例,占26.67%。合並傷中以四肢及骨盆骨折最多見,餘依次為胸部創傷、腹腔內出血、頸椎骨折、頜麵部傷等。

1.3 治療方法

手術組經積極術前治療後,均行病灶清除、去骨瓣減壓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包括直接開顱血腫清除術、標準大骨瓣開顱減壓術、冠狀開顱雙側去骨瓣減壓術等。非手術組采用保守治療,包括高壓氧治療、亞低溫治療、藥物治療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統計學分析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檢驗方法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根據格拉斯哥分級(GOS),治療結果見表1。手術組:良好29例,良好率48.33%;中殘9例,占15.00%;重殘8例,占13.33%;植物生存或死亡14例,占23.34%。非手術組:良好8例,良好率26.67%;中殘6例,占20.00%;重殘2例,占6.67%;植物生存或死亡14例,占46.67%。手術組的良好率明顯高於非手術組;手術組的植物生存或死亡率明顯低於非手術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重症顱腦損傷的傷後早期救治尤為重要,早期給予大劑量皮質激素和脫水劑控製腦水腫,鈣離子拮抗劑(尼莫地平)等預防腦血管痙攣,保持呼吸道通暢和有效循環。劇烈增高的顱內壓是傷後早期致死致殘的重要原因,早期使用足量脫水劑,迅速緩解高顱壓,能明顯降低死亡率;緩解顱高壓爭取治療機會,及時手術清除腦部血腫,有效減輕顱內高壓。重型顱腦損傷腦幹損傷和腦水腫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2];聯合應用脫水劑,持續控製腦水腫。鎂製劑和糖皮質激素能夠緩解、減輕炎症反應,抑製興奮性氨基酸的釋放。適量應用鎂製劑及糖皮質激素,維持正常腦灌注壓和血壓、保持呼吸道暢通,減少腦部二次損害,防止腦缺氧。同時積極治療合並傷,糾正低氧血症、維持腦灌注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