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HBV感染產婦母乳喂養安全性研究(1 / 2)

[摘要] 目的 探討呼吸道管理在外傷急救中的意義。方法 分析54例患者所采取的救治措施以及結果。結果 5例患者經搶救無效死亡,院前死亡率為9.25%。其餘患者無因氣道堵塞而死亡。結論 呼吸道的管理在整個搶救過程中至關重要,是降低外傷患者死亡率的關鍵。

[關鍵詞] 呼吸道; 管理; 外傷; 急救; 分析

[中圖分類號] R6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3-142-02

隨著人們生活空間的擴大,外傷在急診中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該病具有傷勢複雜、病情變化快、死亡率高等特點。臨床表現因受傷原因、方式和暴力大小不一而差別較大,但大多數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創口以及傷道內的出血等。因此,現對2008年11月~2009年9月接診病例進行回顧,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54例患者,男41例,女13例,年齡15~74歲,平均(38±3)歲;交通事故32例,高處墜落13例,其他9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意識障礙,格拉斯哥(GCS)評分小於8分,並且54例患者在急救過程中均出現呼吸困難、血氧飽和度下降等現象。

1.2 方法

按照急診原則,了解受傷過程、現場查體,對傷情作出初步判斷,以指導治療。其中呼吸道的管理包括及時清除鼻腔及口腔的分泌物、嘔吐物、血凝塊等[1];對於舌後墜者用舌鉗或放置口咽導管;根據GCS評分,對不同病情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處理,包括經口氣管插管清理氣道並使用複蘇器輔助給氧呼吸,或實行呼吸麵罩加壓給氧或經口咽導管。若病人存在頸髓損傷,可對其采用頸托固定,進行麵罩加壓給氧;出現腦疝者,給予甘露醇(30min內輸完)。另外進行對症處理以及一般支持療法。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數據采用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Mann-WhitneyU檢驗。

2 結果

經上述處理後出現5例嚴重的肺部並發症、呼吸心跳驟停,經搶救無效死亡。院前死亡率9.25%。其餘未出現人工氣道和機械通氣造成的近期並發症,無患者因氣道堵塞而死亡。呼吸道管理前後情況比較見表1。

3 討論

嚴重外傷易出現舌後墜和誤吸現象,導致呼吸道不同程度的梗阻,致患者胸腔內壓增高,造成顱內靜脈回流不暢,使顱內壓增高誘發腦水腫。另外由於呼吸道梗阻又引起肺通氣量不足,造成機體缺氧和血液中二氧化碳蓄積,致機體內環境改變。同時對於中老年人以及抵抗力差的患者來說,吸入肺部的嘔吐物,更易造成肺部感染、化學性肺炎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