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HBV感染產婦母乳喂養安全性研究(2 / 2)

鑒於以上原因,較早的開放氣道並且保持呼吸道的通暢是外傷急救成功的關鍵;另外加強呼吸道的管理和防治肺部感染是降低患者致殘率和死亡率的重要砝碼,表1得出結論也有力支持了上述理論。因為加強氣道的管理不但可以為患者提供氧氣通道,而且可以為搶救提供黃金時間,增加成功的機率;加強氣道的管理還可以提高氧氣的利用度[3],糾正機體缺氧狀態,尤其減輕大腦的缺氧,並且可以挽救即將瀕死的腦細胞,為患者以後生活質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礎。陳誌等[4]指出外傷的病人在保證呼吸道通暢的同時,加強輔助呼吸是院前急救乃至是整個搶救過程中的第一要素。另外國外學者[5]也認為:在救護車未到達事故發生處,已經有27%~55%的患者存在著低氧血症(血氧飽和度低於90%),因此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可使外傷患者(尤其嚴重外傷者)死亡率大大降低。

通過本次觀察與研究,對於外傷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維持有效血液循環、並妥善處理傷口是急救過程早期最重要的搶救措施[6]。呼吸道的管理在整個搶救過程中首當其衝,在保持呼吸道通暢的前提下及時建立人工氣道,及早明確病情,找到影響呼吸、循環的因素,糾正缺氧狀態;出現大出血時,給予包紮和止血藥等對症處理。但需要注意在氣管插管過程中應該排除可疑的頸髓損傷,以免加重病情[7]。

我們認為“呼吸道管理”是外傷急救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為進一步救治患者提供了黃金時間,也為以後患者生活質量的恢複奠定了堅實基礎,但在進行呼吸道管理的同時,仔細的觀察和多科室的配合也必不可少,這樣才能提高搶救的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李桂月.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在急救門診的呼吸道管理[J]. 中國基層醫藥,2007,14(7):1223-1224.

[2] 陳漢民,張誠華,廖聖芳. 重型顱腦損傷反流與誤吸臨床分析[J]. 創傷外科雜誌,2002,4(1):45.

[3] 李瑞娟. 腦外傷病人的呼吸道護理[J]. 哈爾濱醫藥,2005,25(3):70.

[4] 陳誌,馮華,王憲榮. 重型顱腦損傷728例預後因素分析[J]. 重慶醫學,2008,29(4):323.

[5] Jamshid Ghajar. Traumatic brain injury[J]. Lancet,2008,356(9):923- 929.

[6] 阮國鋒,劉曉莉. 整體護理在急性顱腦損傷中的應用[J]. 現代護理雜誌,2001,17(7):524.

[7] 王一鏜. 現代急診醫學[M].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12.

(收稿日期:2009-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