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呼吸道管理在外傷急救中的臨床分析(1 / 2)

[摘要] 目的 探討急性心肌梗死時應激性高血糖與心律失常的關係。方法 對86例既往無糖尿病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後次日測空腹血糖分組,分為血糖正常組(空腹血糖≤6.1mmol/L)和血糖增高組(>6.1mmol/ L),並持續進行心電監護,比較兩組之間心律失常發生率。結果 血糖增高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發生率明顯高於血糖正常組(P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 血糖; 心律失常

[中圖分類號] R542.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3-146-02

臨床中我們經常看到部分非糖尿病人急性心肌梗死時早期時出現血糖增高,這和機體的應激有關,而這種應激性高血糖又導致心肌細胞代謝障礙及出現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症,加重心肌損傷,是導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預後不良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我院86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旨在探討急性心肌梗死時應激性高血糖與心律失常的關係。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86例患者均為我院2006年3月~2008年8月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符合WHO 確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並排除了糖尿病。

1.2 方法

86例患者均於入院後次日清晨查空腹血糖,根據空腹血糖分為血糖正常組(空腹血糖≤6.1mmol/L)和血糖增高組(>6.1mmol/L)。血糖正常組47例,男31 例,女16 例;年齡36~85 歲,平均65 歲。血糖增高組39例,男28例,女11例;年齡34~86歲,平均65歲。兩組性別和年齡無顯著性差異(P>0.05)。入院後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進行持續心電監測。判斷惡性心律失常標準:頻發室早、RonT室早、成對室早、室速、室顫及Ⅲ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房顫。心功能分級按臨床表現以Killip 標準判斷。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χ2檢驗進行分析,P

2 結果

見表1。從表1中可以看出血糖增高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並發症心源性休克、心律衰竭與死亡率均明顯高於血糖正常組,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非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是一種應激反應,它的產生機製可能為由於劇烈疼痛、焦慮、恐懼,使神經- 體液調節係統激活,引起中樞神經和內分泌反應,使血中兒茶酚胺、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分泌增加,促進糖原分解和異生,使血糖升高;同時急性心肌梗死時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降低組織對葡萄糖攝取利用率,也使血糖升高[1]。這種應激性血糖升高即使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但此時血管受累的危險性增高,加重了心肌對缺血缺氧的敏感性。本組資料顯示,血糖增高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並發症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與死亡率均明顯高於血糖正常組,有統計學意義(P